第十二次——六月十五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 第十四次——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二月三日,孙中山又任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他是二月二十一日“拂然而行”,径自出走的,二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只好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虽一再向孙中山讨价还价,但技巧地保持渠道畅通,不致因价钱谈不拢而破裂。......
2023-11-27
这信在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中被窜改,上面这些原文,全不见了。对照起《国父年谱》(增订本)中他“主张讨伐陈炯明”、“消灭陈部”的勇于内斗作风,这封信的写出,颇耐人寻味。蒋介石在信中后段说:“无论其结果如何,必致两败俱伤,否则败者自丧元气,徒坠令名,即胜者亦不免同室操戈,授人以残杀同志之口实,吾知其精神之痛苦,较诸败者更烈也。吾公如欲灭痕迹,免除内讧,其舍再出之外,尚有何妙法乎?”蒋介石怪陈炯明辞职不对,应该“再出”,但是陈炯明怎么“再出”呢?实际上,他是被孙中山免职了!
虽然陈炯明实际上被免职,表面上却是准他辞职的。孙中山复叶举等述准陈炯明辞职电文中却说“国家多事,非贤者高蹈之时”云云,并说:“文与竞存,始终动以至诚,而不肯稍参客气,以竞存生平大义,炳著中外,君子爱人以德,若操之过蹙,不任有回旋余地,殊非待士之道。”(《国父全集》第三册)漂亮的通电实不能掩盖重重的内幕。到了五月八日,问题来了。陈炯明的手下叶举等干脆要求恢复陈氏原职。孙中山六月一日回广州,同月十六日,发生了史册上所谓的“陈炯明叛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大总统广州蒙难”的事件。其实这个六一六事件是孙中山先于六月十二日,以“八英寸大炮毒气弹”相恐吓与威胁而引发的。(参阅陈定炎、高宗鲁《陈炯明联省自治的实行者》,载《传记文学》第三八一期,页一三○至一三一)孙中山称之为“叛变”,但陈炯明称之为“酿变”,胡适称之为“革命”,明言:“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胡适《这一周》,载《努力周报》)陈炯明不相让,表示他对孙中山一直是服理不服人的。
不管如何,六一六事件导致孙中山与陈炯明公开的、全面的决裂,也给蒋介石制造了良机。蒋介石一开始就嫉恨陈炯明,现在变成了知道陈是坏人的“先知”,而且是由沪奔粤与孙中山共患难的“英雄”,并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来宣传自己,并刻意恶化孙陈关系,经过一次又一次扭曲,蒋介石竟成为孙中山唯一的亲密战友,与孙共患难的惟一同志,为蒋介石是孙中山的唯一继承人造势。如董显光《蒋总统传》说到此事,有谓:
在这炮舰(永丰舰)上和国父相处的时日,划成蒋“总统”生涯的转折点。在过去十年间,他曾为革命做重要的、却不很显著的表演。国父在许久以前已重视这位青年属员的才干,但唯有在患难相处的时日中,更使国父自觉前次还未能充分认识这位矢忠而富有训练的军人所具的才能,与其所做实际的判断。从此以后,蒋“总统”在革命集团中的地位较从前远为重要。他以流星的速度而兴起,不仅使其自身成为中国的主要人物,并以其声誉遍于全球。(页四十九至五十)
不知历史就里的人,看了这段文字,脑中浮起的印象,自然是一幅蒋介石“间关赴难”“生死与共”的图画,图画中有名有姓的孙中山、蒋介石外,只有“敌人”陈炯明,至于其他人,显然都不足道矣!
《蒋总统传》中说“国父和他的亲信随从者在该炮舰上忍受了五十六日等于禁闭的痛苦”,所谓五十六日,事实上蒋介石是除外的。因为陈炯明“围攻总统府”是六月十六日,孙中山是十五日深夜三点逃走的,最后转登永丰舰。在永丰舰上和他共患难的,据黄惠龙《中山先生亲征录》,有胡毅生、林直勉、林树巍、陈策、熊秉坤、马伯麟、谢心准、杨虎、杨熙绩、周仲良、陈群、陈煊、马湘、黄惠龙。并且,“至十九日,派人秘密召集前守粤秀楼之卫士二十余人至舰,同任守卫。总理则命马湘往香港筹集军饷,余因令湘亲至海员联义社(此为革命海员团体之有最长历史者),召集联义同志,潜来永丰。不数日,联义同志之报到者,有数十人,患难中有此两种老同志,共任保卫,殊觉可喜。”照黄惠龙回忆,有名可稽者至少有十四人、无名可稽者至少有“守粤秀楼之卫士”二十余人和“海员联义社”同志数十人,再加上永丰舰上舰长欧阳格及原有的官兵,共患难的人数已极可观。另照陈肇英《八十自述》所说,他当时也登上永丰舰去“晋谒”;另照宋渊源《闽省参加革命经历纪要》所说,他当时也登上永丰舰去“谒见”……足见在蒋介石“间关赴难”“生死与共”之前,早有大量人马去卫护孙中山了。当然,其中还包括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宋庆龄自传及其言论》中透露她“终于在舰上见到中山先生,真如死别重逢”。那时候的蒋介石,人还在浙江家里呢!
孙中山于六月十七日登上永丰舰,第二天蒋介石在宁波接到汪精卫从上海拍来的电报:“惊悉粤变,尤幸总理无恙”,同一天又收到孙中山拍来的电报:“事紧急!盼速来!”但蒋介石并没有“速来”,经过好几天考虑和准备,才于六月二十五日从上海取道广州,于二十九日登上永丰侍从孙中山,已经姗姗来迟。(www.chuimin.cn)
有关《蒋介石研究》的文章
第十二次——六月十五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 第十四次——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二月三日,孙中山又任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他是二月二十一日“拂然而行”,径自出走的,二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只好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虽一再向孙中山讨价还价,但技巧地保持渠道畅通,不致因价钱谈不拢而破裂。......
2023-11-27
四月十三日,在总司令部议事。 第五次——一九二O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到了广州,恢复军政府。 但是蒋介石显然仍在“迟延”中。 第六次——到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电蒋介石,说: 介石兄鉴:…… 四月八日,孙中山又来电,说: 介石、静江、季陶、展堂、仲恺诸兄鉴:昨开大会,以外交紧急,不可无政府应付,已决议设立建国政府,并通过克日北伐案。......
2023-11-27
现已大得其要领,然其中情形之复杂、事体之麻烦,较之福州情形当过百十倍。此次土耳其革命党之成功者,此也。十二月十日,孙中山再电催“盼兄速来商议,并即返闽”。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又电催蒋介石,说要去广州,“如兄赶不上,请乘他船速来为祷。”直到四月九日,孙中山同意他不负“东路讨贼军”之责,他才在四月十五日,由上海启程。......
2023-11-27
第九次——“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在八月九日从永丰舰改登英国船摩汉号,在外人保护下去香港,转赴上海,蒋介石一直跟着。 这时孙中山已开始走联俄路线。八月三十日,孙中山致蒋介石,说: 介石兄鉴:函悉,季仲函亦得读。 第十次——十月十八日,孙中山电令入闽各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 十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又有长信致蒋介石,说:......
2023-11-27
一九一O年参与倪映典广东新军起义失败,继又参加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之役,幸而生还。陈炯明所组成的粤军,成为孙中山唯一的枪杆子,并在漳州一带建立根据地,替孙中山夺回广州。一九一九年十月十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陈炯明且当了陆军总长兼内务总长。孙中山想要以广东为基地,打算武力统一中国。......
2023-11-27
六月二十三日,孙中山电蒋介石,说: 竞存、汝为已赴前敌,军事吃紧,望即来粤,墨经从戎。 七月二十日,孙中山又来电,说: 西寇击破易、收拾难,须多一月始得凯旋,我军经入邕宁,明后日,余当驰往巡察。 在孙中山来电前后,其他同志也函电交催。粤桂战役,今日已起,墨绖从戎,古贤不废。近闻桂孽次第扫清。孙先生方有事于中原,倚赖于兄者甚深。......
2023-11-27
再从蒋介石来看,自陈其美死后,他已直属孙中山。既然无法在孙中山心目中取得主导地位,蒋介石自一九一六年陈其美遇刺身亡到一九二四年正式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八年之中,对孙的态度是欲迎还拒。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这唯一的主力进军广州之际,蒋介石本人并不在军中。潭前涓流一脉,经第二三潭而入大溪。第三潭为一大岩穴,宽约二丈。......
2023-11-27
当时军校第二团第二营的党代表回忆道: 一九二四年黄埔军校开始一个时期,蒋介石经常亲自检查教官、学员等的训练与生活情况,常常在早晨起床号吹过后即直闯教官、学员的卧室巡视。他当时不吸烟不饮酒,据说与他在日本和上海时已判若两人。 根据黄埔一期徐向前的回忆,蒋校长还有别种“鬼名堂”: 蒋介石这个人,有许多鬼名堂。后来,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许多将领,都是黄埔生。......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