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蒋介石研究:揭露粤海波澜及孙中山的讨价还价

蒋介石研究:揭露粤海波澜及孙中山的讨价还价

【摘要】:实际上,他是被孙中山免职了!孙中山六月一日回广州,同月十六日,发生了史册上所谓的“陈炯明叛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大总统广州蒙难”的事件。其实这个六一六事件是孙中山先于六月十二日,以“八英寸大炮毒气弹”相恐吓与威胁而引发的。孙中山于六月十七日登上永丰舰,第二天蒋介石在宁波接到汪精卫从上海拍来的电报:“惊悉粤变,尤幸总理无恙”,同一天又收到孙中山拍来的电报:“事紧急!盼速来!”

这信在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中被窜改,上面这些原文,全不见了。对照起《国父年谱》(增订本)中他主张讨伐陈炯明消灭陈部的勇于内斗作风,这封信的写出,颇耐人寻味。蒋介石在信中后段说:无论其结果如何,必致两败俱伤,否则败者自丧元气,徒坠令名,即胜者亦不免同室操戈,授人以残杀同志之口实,吾知其精神之痛苦,较诸败者更烈也。吾公如欲灭痕迹,免除内讧,其舍再出之外,尚有何妙法乎?蒋介石怪陈炯明辞职不对,应该再出,但是陈炯明怎么再出呢?实际上,他是被孙中山免职了!  
虽然陈炯明实际上被免职,表面上却是准他辞职的。孙中山复叶举等述准陈炯明辞职电文中却说国家多事,非贤者高蹈之时云云,并说:文与竞存,始终动以至诚,而不肯稍参客气,以竞存生平大义,炳著中外,君子爱人以德,若操之过蹙,不任有回旋余地,殊非待士之道。”(《国父全集》第三册)漂亮的通电实不能掩盖重重的内幕。到了五月八日,问题来了。陈炯明的手下叶举等干脆要求恢复陈氏原职。孙中山六月一日回广州,同月十六日,发生了史册上所谓的陈炯明叛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大总统广州蒙难的事件。其实这个六一六事件是孙中山先于六月十二日,以八英寸大炮毒气弹相恐吓与威胁而引发的。(参阅陈定炎、高宗鲁《陈炯明联省自治的实行者》,载《传记文学》第三八一期,页一三至一三一)孙中山称之为叛变,但陈炯明称之为酿变胡适称之为革命,明言: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胡适《这一周》,载《努力周报》)陈炯明不相让,表示他对孙中山一直是服理不服人的。  
不管如何,六一六事件导致孙中山与陈炯明公开的、全面的决裂,也给蒋介石制造了良机。蒋介石一开始就嫉恨陈炯明,现在变成了知道陈是坏人的先知,而且是由沪奔粤与孙中山共患难的英雄,并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来宣传自己,并刻意恶化孙陈关系,经过一次又一次扭曲,蒋介石竟成为孙中山唯一的亲密战友,与孙共患难的惟一同志,为蒋介石是孙中山的唯一继承人造势。如董显光《蒋总统传》说到此事,有谓:  
在这炮舰(永丰舰)上和国父相处的时日,划成蒋总统生涯的转折点。在过去十年间,他曾为革命做重要的、却不很显著的表演。国父在许久以前已重视这位青年属员的才干,但唯有在患难相处的时日中,更使国父自觉前次还未能充分认识这位矢忠而富有训练的军人所具的才能,与其所做实际的判断。从此以后,蒋总统在革命集团中的地位较从前远为重要。他以流星的速度而兴起,不仅使其自身成为中国的主要人物,并以其声誉遍于全球。(页四十九至五十)
不知历史就里的人,看了这段文字,脑中浮起的印象,自然是一幅蒋介石间关赴难”“生死与共的图画,图画中有名有姓的孙中山、蒋介石外,只有敌人陈炯明,至于其他人,显然都不足道矣!
《蒋总统传》中说国父和他的亲信随从者在该炮舰上忍受了五十六日等于禁闭的痛苦,所谓五十六日,事实上蒋介石是除外的。因为陈炯明围攻总统府是六月十六日,孙中山是十五日深夜三点逃走的,最后转登永丰舰。在永丰舰上和他共患难的,据黄惠龙《中山先生亲征录》,有胡毅生、林直勉、林树巍、陈策、熊秉坤、马伯麟、谢心准、杨虎、杨熙绩、周仲良、陈群、陈煊、马湘、黄惠龙。并且,至十九日,派人秘密召集前守粤秀楼之卫士二十余人至舰,同任守卫。总理则命马湘往香港筹集军饷,余因令湘亲至海员联义社(此为革命海员团体之有最长历史者),召集联义同志,潜来永丰。不数日,联义同志之报到者,有数十人,患难中有此两种老同志,共任保卫,殊觉可喜。照黄惠龙回忆,有名可稽者至少有十四人、无名可稽者至少有守粤秀楼之卫士二十余人和海员联义社同志数十人,再加上永丰舰上舰长欧阳格及原有的官兵,共患难的人数已极可观。另照陈肇英《八十自述》所说,他当时也登上永丰舰去晋谒;另照宋渊源《闽省参加革命经历纪要》所说,他当时也登上永丰舰去谒见”……足见在蒋介石间关赴难”“生死与共之前,早有大量人马去卫护孙中山了。当然,其中还包括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宋庆龄自传及其言论》中透露她终于在舰上见到中山先生,真如死别重逢。那时候的蒋介石,人还在浙江家里呢!
孙中山于六月十七日登上永丰舰,第二天蒋介石在宁波接到汪精卫上海拍来的电报惊悉粤变,尤幸总理无恙,同一天又收到孙中山拍来的电报:事紧急!盼速来!”但蒋介石并没有速来,经过好几天考虑和准备,才于六月二十五日从上海取道广州,于二十九日登上永丰侍从孙中山,已经姗姗来迟。(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