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粤海波澜:孙中山与蒋介石的讨价还价

粤海波澜:孙中山与蒋介石的讨价还价

【摘要】:第九次——“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在八月九日从永丰舰改登英国船摩汉号,在外人保护下去香港,转赴上海,蒋介石一直跟着。 这时孙中山已开始走联俄路线。八月三十日,孙中山致蒋介石,说: 介石兄鉴:函悉,季仲函亦得读。 第十次——十月十八日,孙中山电令入闽各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 十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又有长信致蒋介石,说:

第九次——“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在八月九日从永丰舰改登英国船摩汉号,在外人保护下去香港,转赴上海蒋介石一直跟着。八月二十三日,蒋介石又回家乡游山玩水。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条下,有这样一段:  
二十三日,公至甬。即乘慈北轮往普陀,养疴天福庵。南天门探胜,般陀庵观鱼。静息时塑坐看经。凡六日归甬。(第四册,页二十八)
这时孙中山已开始走联俄路线。八月三十日,孙中山致蒋介石,说:  
介石兄鉴:函悉,季仲函亦得读。日来变局愈速,非兄早来同谋不可,军事进行,湘闽似已有不谋而合,日在进行中,湘较闽尤急而有望,似日内便可解决者。今闻昨日已行,或有分道而驰先急回滇也。某事近已由其代表专人带函来问远东大局问题及解决之法,予已一一答之。从此彼此已通问讯,凡事当易商量矣。彼有一军事随员同行,已请彼先派此员来沪,以备详询军事情形,想不久可到也。望兄稍愈即当早来备筹一切。幸甚。此候近社。孙文。(第四册,页三十九至四十)
同一天,廖仲恺也致蒋介石,说:现时各方情形,已有多少变更。兄非常住此间策划不可。盖时事瞬息万状,而尤以军队情形为然。非日夕与各方消息接触,恐少逊随机应变之妙用。此间待商之事正多,请即命驾来沪。”(第四册,页三十八)“先生(指孙中山)决定计划之时或变更计划之时,无兄在左右,如何而可?弟意见宜急来此,专掌军机,一切应酬,尽可不经意。政治问题等等,兄如懒理,当由弟等撮要报告,共同商决。否则军事无人参划,若决定计划或变更计划有误,悔之已晚矣。”(第四册,页三十八三十九)可见某事”(走联俄路线)倚仗蒋介石同谋之殷。到了九月十二日,孙中山再致蒋介石:  
介石兄鉴:日来事冗客多,欠睡头痛,至今早始完全清快,方约兄来详商今后各方进行办法,而急闻兄已回乡,不胜怅怅。日内仲恺、汉民、精卫将分途出发,往日本、奉天、天津等处活动,寓内闲静,请兄来居旬日,得以详筹种种为荷。此候大安。孙文。(第四册,页四十一)
两天以后(九月十四日),廖仲恺又致蒋介石,说:兄到沪之翌日,弟偕许志澄至大东访之,而兄与启民皆不在。后晤见静江,始知兄在彼处。而弟则并静江来沪,亦不知也。又翌日偕展堂再访,启民在,而兄已忽然归。使弟爽然若有所失。昨奉惠缄,言居沪心绪不佳,亦无所事,故决计还乡。弟则以为兄在此间,待商待决之事正多,若避去乡居,则事无从谋,人人如此,则先生(指孙中山)左右可无一人矣!其说通乎?……日夕思维,非兄常在此间不可,故恳兄无论如何,仍再命驾来沪。家事恺当嘱启民为兄料理妥当,毋须兄焦虑。兄固当留此精神,为中国为先生(指孙中山)为吾党出力,不可消耗于不必消耗之事,以伤身体。弟知兄必不我弃,故敢强以相劝,望兄垂听。”(第四册,页四十二)宇里行间,充分看出蒋介石在同他们捉迷藏、在向他们拿乔。在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九二二年十月四日条下,我们还可看到蒋介石这时怎样在游山玩水:  
四日,至沪,即乘车往无锡游太湖。坐万顷堂,见波屿苍茫。顺道访梅园,结构天成。陟惠泉山,揽起云楼之风景,辄为旷怡。归途转苏州,访玄妙观、留园、西园。仍由沪返甬。(第四册,页四十七至四十八)
第十次——十月十八日,孙中山电令入闽各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讨贼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为参谋长、黄大伟为第一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军长。十月二十日,蒋介石总算动身赴任。不料不到一个月,他又要走了。孙中山听说,遂在十一月十九日急电给他,说:  
介石兄鉴:接函甚愕,我以回粤讨贼重任,托汝为与兄,无论如何困难,总须完此任务,方能释肩,万勿轻去,以致偾事。如有阻力,当随时与兄解除,仲恺即来相助。孙文。皓。(第四册,页五十五)
十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又有长信致蒋介石,说: (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