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以纬国而言,他早已自知身世。事实上,他在谈话中亦已透露,他自德返国,蒋介石曾亲口告诉他,他不是蒋家的孩子。他的生父乃是他称作“亲伯”的戴季陶。他也不讳言自己有两位父亲。大有出妻休妾之态。......
2023-11-27
一九一九年的夏天,仍在上海做投机生意的蒋介石,在张静江家里初识一个十三岁的小女生陈风,而一见钟情。由于《陈洁如回忆录》的出版,我们得知这一段恋爱的详情。近人黄仁宇指出这本回忆录中有最基本的资料都不能掌握,“此书之可靠性可想而知”。(见《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页二十五)黄氏似不知陈洁如既未直接参与党国大事,间接道听途说以及事后追忆,当然可能有误,岂能遽疑为伪作?最近陈立夫出版的回忆录《成败之鉴》,未能掌握基本资料处多矣,何况陈洁如?陈女这部回忆录最可信赖的部分,应该是她与蒋介石之间的儿女私情,以及两人之间的房笫间事。这些私事陈洁如不仅亲自经历,而且刻骨铭心,不但事实上不会出错,而且最具权威性。
陈洁如原名陈风,与蒋介石第一次见面时,在场的还有孙中山与戴季陶。蒋介石当时已三十岁出头,见到十三岁的小女生,即坠入情网,除了异性相吸的原因外,显然由于那天在张静江家中的客厅,孙中山特别夸奖了这位小女生,使蒋介石对“我们总理嘉勉的女孩”,别具青眼,乃穷追不舍。
陈风之所以会在张家出现,乃因比她大五岁的好友朱逸民嫁给张老头子做续弦。与张静江有密切关系,以及被孙中山看上的女孩,在蒋介石心目中当然会有很高的分量。于是表面看来甚是严肃的蒋介石,居然亦会嬉皮笑脸,追起小女生来,并且故意制造狭路相逢,逼女孩子表态的镜头。甚至于约会时,骗不太懂事的陈风,到上海颇有名望的“沧州饭店”,英文名称叫“布林顿旅馆”(Burlington Hotel),幸而尚能自制,想要弓虽.女干而未遂。(参阅《陈洁如回忆录》上册,页二十三至二十八)
陈风惊魂初定,避不见面,蒋介石展开情书攻势,表示拜倒裙边的决心。当陈风的父亲因心脏病骤发,于一九二一年九月七日逝世,蒋介石穿孝服来吊祭,再由朱逸民从中拉线,最后由张静江正式说媒,使陈风的母亲感到为难。有趣的是,陈母仍不放心,雇佣了上海私家侦探调查蒋介石。调查报告乃发迹以前的蒋介石,乏善可陈,更何况此时蒋介石已有一妻一妾,乃决定谢绝,哪知张静江亲自登门拜访,说明蒋妻毛氏已皈佛门,与世绝缘,蒋妾姚氏已同意离异,并强调蒋介石追求的坚定心意。在张静江的大力说合之下,陈母才答允婚事,再劝说女儿下嫁蒋介石。两人订婚后,蒋介石为陈风改名陈洁如。结婚时,张静江为证婚人,戴季陶则为蒋介石主婚,婚礼半西式半旧式,毫无疑问是明媒正娶。
结婚以后,陈洁如才发现,蒋介石在婚前醇酒美人,常逛窑子,生活十分荒唐,并且得了性病,还把性病传染给她,以至于此后两人都无法生育。蒋介石为之悔悟,发誓愿终生只喝白开水,不喝其他饮料,以自我惩罚,陈洁如也只好原谅了他。(参阅《陈洁如回忆录》之记载)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前,确实是他一生中最荒唐堕落的时期。
蒋介石的元配毛福梅,奉化岩头村商人毛鼎秋之女,生于一八八二年,比蒋介石大五岁。一九O一年结婚时,她十九岁,他只有十四岁,仍然是个顽童,这种奉父母之命的婚姻,当然谈不上什么感情,不过婆媳之间倒处得相当不错。一九O四年春,十七岁的蒋介石带着妻子毛福梅到宁波读书,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但不久蒋介石要到东洋去,又把妻子送回娘家,再度失去培养感情的机会。一九O八年,蒋介石从日本回上海度假时,毛福梅也来沪团聚,他却嫌乡下老婆土气,无法对答应酬,常大发雷霆,只过了一个暑假,又劳燕分飞。然而毛福梅回到家乡,即有了孕;生下蒋经国。生了儿子,该是毛福梅对蒋介石的最大意义,而毛福梅有了儿子,亦有了寄托,对丈夫的冷漠也日趋淡泊。
辛亥革命那年,蒋介石纳出身寒微而容貌出众的苏州女人姚冶诚为妾。姚氏的身世可见之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十八日天津《益世报》的记载:“女出身寒微,当南北和议告成时,蒋随陈英士居沪,陈每过北里,蒋亦偕往,在筵席间见蒋氏,刻意奉迎,终至以身相托。”则所谓“寒微”者,实系出身北里的妓女。蒋介石公然把小妾带回老家,长久以来空闺独守,以及深受传统影响的毛福梅也不以为意,认为男人娶小老婆,早已见怪不怪,甚至待姚氏如姊妹。很多人称赞毛氏的宽宏大量,但毛氏不大度又如何?只是说明毛氏还聪明和识相而已。蒋介石也乐得在家有妻之外,尚有一妾相侍。
毛福梅生了蒋经国之后,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又出现了一个蒋纬国,纬国既非毛氏所生,亦非姚氏所出,是哪里来的呢?原来王采玉一定要把经国承祧已故的小儿子,蒋介石得了梅毒不能再生,于是把戴季陶的儿子抱来,取名纬国,又名建镐,与经国的别名建丰相对,自小就当作自己的儿子,我们又何必不把蒋介石视为蒋纬国的父亲呢?不过,纬国虽然有父,仍然无母,蒋介石遂要纬国认姚冶诚为母,由姚氏扶养。纬国原非蒋姓似难确定;然观乎《总统蒋公大裹长编初稿》,一九三O年十月三十一日记毛氏常提及营救经国自俄回国事,引蒋介石日记曰:“余为国何能顾家……宁牺牲一切,虽至灭种,亦誓不承认也。”(见第二卷,页三三五)可知牺牲经国即“灭种”,否则尚有纬国,何至于“灭种”?(www.chuimin.cn)
有关《蒋介石研究》的文章
至少以纬国而言,他早已自知身世。事实上,他在谈话中亦已透露,他自德返国,蒋介石曾亲口告诉他,他不是蒋家的孩子。他的生父乃是他称作“亲伯”的戴季陶。他也不讳言自己有两位父亲。大有出妻休妾之态。......
2023-11-27
中华民国成立不过两周,发生了一件惊人之举,蒋介石暗杀了革命元勋、光复会首领、革命老同志陶成章。 那是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四日深夜二时,蒋介石由光复会叛徒王竹卿陪同,潜入上海广慈医院内陶成章住的病房,将陶枪杀身亡。 蒋介石亲手杀了陶成章,已是无可怀疑的史实。两派争夺浙督,无疑是刺陶的近因。此电见报之同日,陶已被蒋介石枪杀于医院。......
2023-11-27
以张静江的狡猾、戴季陶的慧黠,加上蒋介石潜在的赌性,三人联手,在投机的股票市场上,大发利市。最后每股市价涨到一百二十元,三人的股票一共值四百八十万元,发了大财。蒋介石他们自亦无以幸免,从大富翁一下子变成穷光蛋。 至于开号子开到春梦一场,显然因过分贪心、经营不当之故。据《虞洽卿事略》所述: 一九一八年,虞洽卿筹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一九二O年二月开业。......
2023-11-27
在蒋公的号召之下,第十三联队以外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也都愿意一齐回国,参加革命。他们一共为一百二十人左右,有文有武;他们避开了日本宪兵警察与清廷侦探的监视,顺利搭上轮船,在上海登陆。 这一百二十多位同志,成了陈先烈的一支生力军。还要“按照武士道的礼节,以冷水代酒,表示永别”,更是尽情想像的能事。事实上,与蒋介石结伴回国的仅张群和陈星枢两人。而这些学生由于擅自回国,都被学校开除了。......
2023-11-27
根本无从见陈其美,更遑论陈其美介绍来的无名之辈矣!照徐咏平《民国陈英士先生其美年谱》,一九一O年全年,陈其美并不在日本。再从蒋介石自己的说法中,可见严重矛盾与破绽。另一方面,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他在《遗嘱》里又说: 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束发”是古人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用以象征成童。即使是“十八岁追随总理”的说法,也是完全失实无据的。......
2023-11-27
在辛亥革命之前,蒋介石并无明显的革命动作。蒋介石于第一次出洋前就剪辫示决,完全是后人的伪造。所以,蒋于民国前六年就“自剪辫发”,表示革命反满的决心,绝非历史真相。 蒋介石在留日期间,亦并没有加入一个叫“丈夫团”的秘密团体。 于此可知,“丈夫团”紧接同盟会而成立,应在一九O五年,为同盟会中学军事同志们的盟中加盟,团员人数极少。......
2023-11-27
一九一二年孙文任临时大总统,吴忠信任首都警察总监。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五日,参加肇和起义。从一九一六年杨庶堪等联名信上的排名,仍可证实到这一点。计划书中明明有这样的结论: 昨日计划以海军为根据地,再三思虑,终非完全之策。以后海军戒严,及敌军注意防备海军以前比较,不啻数倍已也。吾军若注全力于海军,其事甚难,其效非易。......
2023-11-27
陶骏保是被同盟会枪杀的光复会军官,在刺陶之前,已对陶有所警告。此地僻静,晚间来看不便。即由沪督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慰陶君之灵,泄天下之愤。太炎在与黄季刚书中透露此事: 昨闻述黄克强语云:章太炎反对同盟会,同盟会人欲暗杀焉。暗杀本与盗贼同科,假令同盟会人诚有此志,则始终不脱鼠窃狗偷之域。他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的枪手与杀手。......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