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乡村政治视域中的党建研究:武清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领头雁

乡村政治视域中的党建研究:武清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领头雁

【摘要】:上班后统一在党支部办公室学习党的政策,研讨村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日常村务。在东马房村,义务奉献是村“两委”一班人的优良传统。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新农村建设中,东马房村党支部把发展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为引导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村党支部还规划并筹建了“东马房村养殖小区”。生态立村自然条件差,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东马房村

一、武清区白古屯乡东马房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在武清区有这样一个村级党支部,他们坚持以实现村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村委会一班人,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将一个负债累累的后进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市级文明生态村,不仅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而且一举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样板村。这就是武清区白古屯乡东马房村党支部。

当我们走进这一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新村庄,一派新农村建设的清新气息便扑面而来。村头庞大的秸秆气罐使全村用上了清洁能源,靠烧柴草做饭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旁,栽满了花草和各种观赏树木,路两侧摆放着样式新颖的垃圾箱;四层的花园式小学里,孩子们脸上活泼可爱的笑容与校园里的花草交相辉映……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处处都展示出文明生态村建设给这个村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也饱含着村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付出。

来到装饰一新的村“两委”办公室,各种奖章奖状几乎挂满了整个墙壁,让人不觉眼前一亮。坐定之后,通过与村“两委”一班人深入交谈,我们探明了一个昔日有名的后进村变成欣欣向荣典型村的个中缘由。

东马房村地处白古屯乡西南,廊良公路北侧,紧邻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塘一线、京津塘二线和京沪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全村现有619户、2100多口人,党员92名,耕地5128亩。长期以来,村里既没有产业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更没有地缘优势,是一个以大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武装,加快村子科学发展、为民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从本村发展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重点,以新理念、新方法,规划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使村子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进而一跃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班子带村

村子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两委”班子是否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是关键。上任伊始,村党支部书记冯书军深知,要取得群众的信任,要想带领村民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一个过硬的班子,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

为了抓好班子建设,冯书军与“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一是管住自己,不能把自己当作官,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二是在村里实行村干部上班制,早晨7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上班后统一在党支部办公室学习党的政策,研讨村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日常村务。制度建立后,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执行,每天早来晚走,坚持出全勤、出满勤。其他村干部看在眼里,也都自觉地把履行制度体现在行动上。时间长了,班子成员不仅相互间更加了解和信任,而且做到了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班子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对群众的事必须负责到底,责任到人。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深入研讨后认为,村民当前最关注的是村北百亩耕地的渠路不配套,田间路坑洼难走,浇地需三级提水,费时费力投入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村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做规划,搞预算,在集体经济赤字的情况下,村干部无偿垫付资金,整修田间路1500余米,新挖排灌渠1200余米,解决了路难走、地难浇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村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东马房村,义务奉献是村“两委”一班人的优良传统。早在1997年的绿化植树时,党支部就带领“两委”干部、全体党员义务挖坑、浇水、栽植,并且做到责任到人、互相评比,改变了以往栽树不见树的现象。当年植树7000余株,成活率达到99%。现在,每年的栽植数量不减,栽植质量不打折扣,全村已植树7万余株,为村集体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为东马房村建起了一道亮丽风景。为进一步改善全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村里又由党支部带头,组织群众出义务工,在全乡率先搞起了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共清淤开挖排灌渠12条,架农用桥5座,桥闸2座,修防渗渠5000余米,垫窑坑造地50多亩,改造低洼地40多亩,使全村5000多亩耕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绝大部分耕地变成了吨粮田。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样的村干部才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干事呀。”

产业强村

“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新农村建设中,东马房村党支部把发展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他们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育重点产业发展,帮民致富、助民增收。

东马房生产的豆制品,因水质好、选料精而风味独特,质量上乘,营养价值高,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为把豆制品生产做强、做大,做成产业、做成品牌,村党支部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打深井、选水源、铺管道,为其提供优质水源;一方面建桥修路、建厂房,更新电力设施,为专业化生产创造条件;还积极协同工商等部门为产品注册商标。一系列扶持鼓励措施,有力促进了豆制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目前,村内豆制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并拥有了“超顺堂”、“东马房豆腐丝”等知名商标品牌,成功打进了京津十几家大型超市,其他豆制品也成为京津冀地区群众争相购买的热销产品。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主动依托村内葵花籽种植、加工、销售的良好资源基础,积极引导企业从事瓜子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并在资金、厂房等方面给予扶持、提供帮助。目前,村内已有瓜子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12家,年生产不同产品的瓜子12万公斤,“大清香”等知名品牌的瓜子,远销京津冀以及东北等地区,实现了葵花籽种植、加工、销售系列化、产业化,促进了产业增效、村民增收。为引导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村党支部还规划并筹建了“东马房村养殖小区”。目前,小区内生猪、肉鸡等专业养殖户已发展到21家,生猪存栏1000多头、蛋鸡20000多只。各产业的发展,使农民的腰包鼓了、心情舒畅了,村子的整体实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村民王喜栋感慨地说:“千年的铁树也能开花,我们农民也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好日子,这在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呀!”(www.chuimin.cn)

生态立村

自然条件差,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东马房村发展的瓶颈。为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在加快村子经济发展,着力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易受益的事情做起,把全面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面对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室内现代化,村庄脏、乱、差,垃圾靠风刮、脏水靠蒸发、人畜不分家的现状,村党支部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生态立村作为东马房长远发展的目标。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造福全村百姓,村党支部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230万元,在村内建起了秸秆燃气站,使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能源,结束了农民祖祖辈辈靠烧柴草做饭的历史。东马房村早在明朝建村时,村中心自然形成了一个有九十多米宽十几米深的大坑,严重影响着周围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成为东马房村的一大顽症。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村党支部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制定了以治理“大坑”为重点的村庄整治规划。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参加整治废弃“大坑”,美化村庄的义务劳动。经过6个月的治理,过去垃圾横飞臭气冲天的大坑,现在已成为村民们健身、休闲、观光的人文公园,成为东马房新农村建设的一景。接下来,村党支部又先后在村周围、街道里巷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将村子建成了一个户户门前是花,村庄处处是绿,鸟语花香盈满村的花园式新村。每当盛夏来临,这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恬静优美、景色宜人,处处显露着环境建设给村子带来的蓬勃生机。生态环境的改善,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家户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起了水冲厕,购置了120个垃圾箱。村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村子的环境好了,村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村子因此被市有关部门授予市级文明生态村荣誉称号。

文化兴村

要建设好一个村,除了要有一个过硬的班子,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外,还要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和谐发展。这是东马房村党支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广泛共识。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坚持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兴村育民、智民、乐民的重要举措,紧密结合村子建设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各类文化事业,有力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为从根本上振兴村内的文化事业,村党支部积极筹措资金201万元,建成了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小学。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不仅培养教育了下一代,同时,“小手牵大手”也影响带动了村民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村风。与此同时,为提高农户种植、养殖以及专业生产技能,村党支部在村内建起了“东马房农民夜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为农民传授种植、养殖等专业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产技能,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村党支部以业余文化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扶持各种业余文化活动,移风易俗、提倡新风尚,先后组建了秧歌队、腾飞艺术演唱团,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建起了太阳能灯光球场。先后投资12万元,购置活动器材、完备活动设施,并多方聘请专业人员培训骨干,指导排练文体活动。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品位,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村篮球队队员和腾飞艺术演唱团成员,得知村内赵德保老人房子漏雨,冒雨买来塑料布,为老人苫好房子。事后,大家又纷纷出资出力,为老人盖起了新房。小学生冯立娜母病父亡,家境困难,大家从经济上、精神上无微不至地帮助她,现在小立娜已经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村腾飞艺术演唱团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不失时机地宣传村子里讲文明、爱生态、善于致富的典型,倡导文明新风。如今,村里夫妻拌嘴的少了,婆媳打架的少了,邻里闹矛盾的少了,赌博的没有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多了,而且村子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创业致富的一个个典型,先后上了电视、上了报纸,成为了十里八村群众争先学习的榜样。

民主治村

通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实践,东马房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是理顺干群关系、赢得群众信任的必然途径。靠制度管事管人,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秉承这一治村理念,村党支部坚持以民主治村为目标,着力健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此,村党支部建立了“两委”联席会制度,每周“两委”班子定期开会,研究工作;建立了村民代表(户代表)会议制度,及时召开村民代表(户代表)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村内的各项重大问题;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工作会议制度,每月21日定期召开村民理财小组工作会议,对本月发生的票据进行统一审核,盖章后生效;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工作会议制度,每季度首月15日召开村务监督小组工作会议,“两委”汇报上季度工作,并及时征求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上,村党支部坚持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宣传到户”,“百分之百征求户代表意见”,“百分之百同意签字”。这些制度的实行不仅使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了实处,从根本上实现了民主治村,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村子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京津城际铁路等国家路网工程建设征占了村内的部分土地,使村内8个生产小队人均土地严重不平均,有的农户甚至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出现了明显的人地矛盾。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村党支部先后召开了15次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并征得百分之百的户代表同意,最后形成了全村统一平均分配土地的决议,圆满地解决了人地矛盾。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东马房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并不满足现状,面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来的新机遇,他们决心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把东马房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