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困境如果从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国家法律确定的制度已经20多年。中国的农村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总体看来,它既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发展的历史延续,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必然结果。不能否认,学术界的争鸣也是源自于村民自治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023-11-27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国家与社会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接纳和积极的实践应用,并在有关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发展、社会转型与变迁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分析和理解当代中国特定场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实质性地切入了中国社会的关键问题,而且对于理论纷争中的分歧、疑虑给予了有益的解答和充实。毫无疑问,国家与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正如任何范式都会存在盲点,“国家与社会”范式过分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村民自治的研究应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范式影响很大,不过,这一分析范式是有限度的。这一模式的运用必须了解这一分析框架背后的话语逻辑及其社会背景。国家与社会的研究视角在研究乡村政治的结构和制度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家政权建设”视角所代表的现实关怀主要是希望通过上层国家权力和民众的合作来打造地方政权的公共性。国家政权建设可以是一种真正建设性的力量,国家的民主化的努力和民众对民主的要求可以共同成为乡村政权公共化的动力。这样,在进行乡村政治研究时,面向基层政权公共化的“国家政权建设研究”和“市民社会理论”很难被纳入一个共同的研究框架中。“国家政权建设研究”并不需要赞同国家与社会的对应式划分;也不同意国家或社会的同质性;更不赞同要通过对国家权力的攘除才能达到乡村民主。所以,在进行乡村政治研究时,一个统一的“国家与社会”框架并不存在。在进行当前的乡村政治研究时,研究者可以直接在“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或其他的话语平台上展开,而不需一定要挂上“国家与社会”框架的旗号。
在对中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边界描述与解释时,简单的两分法也难以成立,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事实上还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张静在《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单位——问题与回顾》一文中,对乡村政治研究适用什么框架的问题上作了进一步的开拓。他的研究启发我们去重视这样一个问题:“国家与社会”框架本身的内在歧义性。这个框架在引入中国社会研究时有两个基本的理论渊源:市民社会理论和对国家政权建设过程的理解。如果将这两个理论源头拆开来看,那么他们对于乡村政治研究的适用性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对于乡村政治研究具有更多的启示性,而市民社会理论在这方面的意义要模糊得多。在朝向未来的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比如十年,市民社会研究者能清晰地预料到国家对社会发展干预的减少,和新兴社会阶层的迅速壮大;这时,“国家与社会”框架仍然未失去作为一种参照系的作用。而关注乡村政治的研究者更多看到的仍然是国家对民主的推动,集中对民主的包含。比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自下而上的成分很少,而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还权于民”,中国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这样的进程很难用市民社会的发展来理解。(www.chuimin.cn)
许多学者都已经指出,国家与社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二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且主张国家与社会之间应该是一种正和博弈的关系。也就是说,国家与社会要朝着“强国家—强社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国家力量不断增强,行政力度加大;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在国家的扶持和许可下不断地壮大,社会自治空间得以不断地扩展。“由国家倡导和推动的乡村自治的实践,是国家试图应对改革以来在农村面临的统治能力与合法性双重危机的一种努力;迄今为止,这场基层民主实践在一些成功的地区产生了使国家和社会权力互强的效果,即它同时加强了村民的民主自治能力和国家在农村地区贯彻其政策的能力;它还表明,国家对新的社会力量的授权并不必然削弱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从长远的角度看,一种和平而有序的民主转型过程是可能的。”[18]张祖桦在谈到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时,就曾提出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是至关重要的政治条件。“此处的政府不是单指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行政机关,还包括各级党的组织。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没有党的支持和推动,基层民主自治是很难发展的。”[19]很多时候,人们在论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问题时涉及主要是采用“现代化论”或“依赖论”的观点,其实,这是不够的。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与政府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所以,有必要用“国家论”来补充“现代化论”和“依赖论”的不足。在对乡村政治研究适用什么框架的问题上需要作进一步的开拓。“中国的例子表明,国家与社会并不总是处于零和博弈的竞争之中,因此,至少在一定限度内,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强是可能的。……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例子还表明,国家赋予新的社会力量一定的权力并不必然削弱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20]
有关乡村政治视域中的党建研究:天津市武清区村民自治 实践中...的文章
第三章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困境如果从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国家法律确定的制度已经20多年。中国的农村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总体看来,它既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发展的历史延续,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必然结果。不能否认,学术界的争鸣也是源自于村民自治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023-11-27
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各省的行政村此次调整基本未动,行政村规模基本适应当时的形势。华北区各省则与华东等大区相反,1952年有行政村8.5万个,到1953年减至6.8万个,年底前进一步合并改划为2.1万个乡。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人民政府,而在村一级不再设立村政权。......
2023-11-27
第四章新加坡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社会,由于价值观、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的种种差异,在新加坡产生了团体内认同和团体外排斥的分裂力量。一些学者认为只有通过强国家的控制,多元主义国家才能达成共识,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一个国家的建国过程就是社会精神和归属感的恢复与重建过程,因此寻求重新建立这种国民认同就成为任何政府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任务。......
2023-11-30
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运行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执政党不一样,中国共产党是从搞革命起家,获得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于是有其特殊的问题:需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所形成的严峻挑战,归根结底是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与执政党利益代表性之间的碰撞。......
2023-11-27
党的建设状况直接决定中国的前途命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强化党的执政职能的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改革由“创新举措”逐渐发展成为“制度化操作”之后,如何加强和改进在执政条件下村及乡镇一级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二是在农村的新经济联合体中设立党支部。......
2023-11-27
武清是国家最早确定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同时这里又是京津塘高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武清这片热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区境东北部的武清凹陷是天津市主要的储油点构造之一,油层多、储量大、油质好。......
2023-11-27
为切实解决一些村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武清区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街,采取专题调研、组织整顿等措施推动,着力解决部分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问题。深化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制度,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力度。......
2023-11-27
二、乡村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农村问题的日渐突出和村民自治的强力推进,理论界展开对中国乡村政治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拓展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深化政治学界对中国农村和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