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时期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化

新时期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化

【摘要】:本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2010》,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选取与第3.2.2节相同的单位从业人员数,地理范围选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服务业地均从业人员呈现以下特点: 从横向来看,中国服务业空间集聚地区差异较大。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导致资源不可能均衡分配。

本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2010》,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选取与第3.2.2节相同的单位从业人员数,地理范围选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地均从业人员或者类似的指标国内也有少量学者开始使用,如张妍云(2005)用单位土地面积的就业人数作为集聚的指标,通过一个极其简单的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出工业集聚会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论。陈立泰等(2012)在测度服务业集聚时,选择一组变量来表示,除了物质资本集聚度和人力资本集聚度外,还采用了就业密度即每平方千米土地上服务业就业人数来表示。

服务业地均从业人员呈现以下特点:

(1) 从横向来看,中国服务业空间集聚地区差异较大。例如将地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业集聚的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服务业集聚程度明显偏低(图3.6)。

 图3.6 2009年服务业集聚的地域差异(单位:万人/km2
  

(2) 2003—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均趋向较为平稳的集聚发展趋势,集聚程度较2003年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地区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分布;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城区面积的扩张大于服务业从业人口的增长,地均服务业从业人员便减小了。(www.chuimin.cn)

(3) 地均服务业从业人员数比重最高的行业为教育,其次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最低的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导致资源不可能均衡分配。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大部分教育、公共设施、社会福利等政府公共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边远乡村地区分布很少,因此这些行业的地均从业人员数在城市所表现出的比重较大。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由于其行业特征,需要更加靠近居民生活区,所以分布范围较广。

服务业集聚从地理空间上体现出来的规律和其他指标体现出来的集聚规律有差异,可能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数据问题,本书所选用的就业人口数据是单位从业人员数,并没有统计行业全部的就业人数,因此计算反映出的规律有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其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中包括了绿化面积等非产业用地,城市面积变化的同时绿化面积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变动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二是两类指标视角本来就有差异,导致呈现出来的规律有差异,地均指标着重从地理空间上考虑,而空间基尼系数等更重视从产业人口比重和企业层面考虑。

总体而言,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显现了较强的空间和行业内集聚趋势,但是,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度与行业内集聚度并非总是吻合。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空间集聚程度并不存在着严格的同向增长的关系,这是由产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那些服务于民生的医疗卫生、教育、居民服务业及其他针对社会公众个体的行业的集聚趋势将经历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集聚总体水平较低,这是由于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发展滞后,总体竞争力不强。但是行业之间集聚的差异的趋势是类似的,如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传统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