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服务业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变化研究

服务业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变化研究

【摘要】:分别计算该年所有服务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G。 空间基尼系数值较低的行业主要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空间基尼系数也没有大幅度的变化。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存在着稳中有降的趋势,而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显现了强劲的空间集聚趋势。

由于中国在2003年前后对第三产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自2003年起开始启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GB/T 4754—2002,将原来的10大类服务性行业细分为14大类。因此,在保持数据准确性的原则下,本书首先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分1997—2002年和2003—2009年两阶段,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将无法归并和拆分的行业汇总为其他行业。前一阶段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998—200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随后,为保持数据连贯性,在不影响对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分析的前提下,选取2003—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计算Xi、Si值时分别选用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但这并不影响依据结果对产业的区域集聚度的分析)进行空间G指数的计算。分别计算该年所有服务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G(图3.1、图3.2)。

空间基尼系数G(Gini)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找出的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公式为G=∑(Xi-Si)2,式中Xi是地区i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Si是该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该方法的价值在于简便直观,系数越大,代表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系数越小,代表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低。空间基尼系数方法并非源于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影响,也没有区分随机集中和源于共享外部性或自然优势的集中,只考虑了行业在区域间的集聚程度,同时没有考虑不同行业内企业规模和集中度的差异。

 图3.1 1997—2002年中国各服务性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趋势图
  

 图3.2 2003—2009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趋势图
  

对图3.1、图3.2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演变呈现以下几点规律:(www.chuimin.cn)

(1) 1997—2002年空间基尼系数值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2003—2009年空间基尼系数值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年间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类型没有较大变化,表明这些行业的区域集聚趋势较为明显,而这些行业又是以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

(2) 空间基尼系数值较低的行业主要是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空间基尼系数也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教育作为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不可避免地要尽量分布在所有居民的生活区,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尽可能地享受到公共服务,因此这些服务性行业的分布比较均匀,集中程度不明显。

(3) 1997—2002年空间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的行业有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综上,金融业、房地产业及教育业的空间集聚度有所提高,由于目前中国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区域发展差异较为显著,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房地产及教育的发展一般聚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并且这一集聚趋势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加强。同时,通过两阶段纵向比较不难发现,科学研究行业的集聚性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上升后呈下降态势,可见中国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上所取得的进步,科学教育及科学研究正在向国内的各个地区普及延伸,地区间的科研实力差距正在缩小,因此表现为空间基尼系数值有下降态势。

(4) 2003—2009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表现出明显的下降且幅度较大,与此相似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大服务业的集中程度都比较高。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存在着稳中有降的趋势,而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显现了强劲的空间集聚趋势。空间基尼系数值呈上升趋势的行业还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尤其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变化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