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20年,中国处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早在2006年9月,江苏省服务业座谈会就明确提出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问题。截至目前,江苏省规划和发展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达88家。中国东部沿海继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热点区域之后再次成为世界服务业转移的热点区域之一。服务业集聚是服务业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及由此带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集合。......
2025-09-30
外部经济理论是相对受到较多认可的解释产业集聚成因的理论。2025年代以前的外部经济理论由马歇尔(Marshall,1920)和庇古(Pigou,1924)创立,随后众多学者作了补充和发展。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往往被称做产业集群理论的开创者,他在《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在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首次提出与产业集聚密切相关的外部经济这一概念。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下,马歇尔以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假设为前提,认为产业集聚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他认为外部经济有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具体而言,具有分工性质的工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有利于企业实现集中生产和集中交易:集中生产可以降低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成本或分摊费用;集中交易可以促进交易双方的相互了解,降低交易成本。劳动力的流动可以促进创新和技能的快速扩散,劳动力市场的共享可以促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给,使劳动者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另外,生产上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企业彼此靠近,还可以降低中间投入品的运输费用。外部性既可能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也可能是产业集聚产生的结果。区位、自然禀赋或是历史偶然因素这类外部性条件对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一种原因,它们通过循环累积效应将企业“锁定”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聚。而知识溢出这类外部性则同时扮演着产业集聚的原因和结果。这是因为溢出效应在空间上是递减的,只有在地理上相对靠近才能获得这种外部性。产业集聚形成后,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企业间产生知识溢出效应,这种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企业间交流互动得到进一步累积强化,最后又推动着本地集群的发展。
集聚产生的动态外部性所反映的是一定区域中的市场先验信息累积对当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种累积能力随着人们频繁的沟通交流而不断得到加强,进而形成对当地企业有用的知识积累。因此,知识溢出是动态外部性的核心。Glaeser(1992)认为与集聚紧密相关的外部性分为动态外部性和静态外部性,其中动态外部性主要指集聚经济中特有的知识溢出。根据知识溢出发生于地理上集中的同一产业企业间还是不同产业企业间,动态外部性又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诸多文献中称之为本地化经济(Locational Economy)和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y)(Mano 和 Otsuka,2000;Philippe,2000;Thierry Mayer,Florian Mayneris,2011),或者是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多元化)集聚(张卉,2007)。前者源于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即同一产业内部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企业通过知识溢出获得技术创新,称MAR外部性,强调知识溢出发生在同一产业相同或相似企业之间,它的雏形来自Marshall(1890)早期对溢出效应的关注,后来Arrow(1962)、Romer(1986)都肯定了他的观点。MAR的外部性论证了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联系。J.de Lucioa等(2002)指出专业化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阈值效应,只有当专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才能通过知识外溢推动经济的增长。后者称Jacobs多样化外部性。与MAR外部性所强调的专业化外部性的观点不同,Jacobs(1969)相信重要的知识溢出来源于核心产业的外部,提出不同产业集聚在城市,对培育交叉性创新思想有着特殊的作用。他认为城市内产业的多样化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行为,而不是产业地理集聚的专业化促进了创新。因为劳动力分工的种类越多,经济体吸收多种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能力就越强。技术创新、交通和通讯设施、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这些都是多样化外部性的来源,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经济体的多样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的产业领域萌生所需的技术,而且竞争将更加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内的竞争会促使企业从其他行业采纳新技术。(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未来15~20年,中国处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早在2006年9月,江苏省服务业座谈会就明确提出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问题。截至目前,江苏省规划和发展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达88家。中国东部沿海继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热点区域之后再次成为世界服务业转移的热点区域之一。服务业集聚是服务业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及由此带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集合。......
2025-09-30
D.Keeble和 L.Nacham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小的地理范围内,大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中。Daniels指出传统和威望等人为因素及劳动力等经济因素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办公场所向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集聚。陈建军等研究发现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2025-09-30
自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开始关注产业集聚现象以来,产业集聚的概念被不断地提出,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的本质就是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生产。该定义强调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专业化并存,这已成为目前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大量引入报酬递增原理的基础。集聚经济本身是涵盖内容极为丰富的概念。......
2025-09-30
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肯定了产业集聚的多样性与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是研究初期产业集聚的多样性与专业化状态对后续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利用时间面板模型,着眼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机制。呼应了Glaeser等关于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的结论,但并没有发现Jacobs多样化外部性和Porter竞争外部性显著存在的证据。......
2025-09-30
由于学科视角的差异,各界对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界定标准及规划,尚未达成共识。张树林与蒋三庚对服务业集聚概念的界定,一方面侧重于服务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集中,另一方面侧重于集聚在某个地理空间的服务业及其相关企业与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以上几个方面确保了真正意义的服务业集聚区具有空间集约、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的特征。......
2025-09-30
综上所述,国内现有针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个别行业、个别区域,或者从国家层面针对服务业集聚整体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具体内容侧重在借助现有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研究促使某行业或某类行业集聚的成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导向等。......
2025-09-30
旅游休闲园区:主要以从事旅游开发、休闲娱乐业的企业为主体,以旅游风景区为载体,重点布局在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区内有AAA级以上景区和较完善的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