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20年,中国处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早在2006年9月,江苏省服务业座谈会就明确提出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问题。截至目前,江苏省规划和发展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达88家。中国东部沿海继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热点区域之后再次成为世界服务业转移的热点区域之一。服务业集聚是服务业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及由此带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集合。......
2023-11-27
外部经济理论是相对受到较多认可的解释产业集聚成因的理论。1970年代以前的外部经济理论由马歇尔(Marshall,1920)和庇古(Pigou,1924)创立,随后众多学者作了补充和发展。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往往被称做产业集群理论的开创者,他在《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在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首次提出与产业集聚密切相关的外部经济这一概念。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下,马歇尔以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假设为前提,认为产业集聚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他认为外部经济有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具体而言,具有分工性质的工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有利于企业实现集中生产和集中交易:集中生产可以降低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成本或分摊费用;集中交易可以促进交易双方的相互了解,降低交易成本。劳动力的流动可以促进创新和技能的快速扩散,劳动力市场的共享可以促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给,使劳动者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另外,生产上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企业彼此靠近,还可以降低中间投入品的运输费用。外部性既可能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也可能是产业集聚产生的结果。区位、自然禀赋或是历史偶然因素这类外部性条件对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一种原因,它们通过循环累积效应将企业“锁定”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聚。而知识溢出这类外部性则同时扮演着产业集聚的原因和结果。这是因为溢出效应在空间上是递减的,只有在地理上相对靠近才能获得这种外部性。产业集聚形成后,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企业间产生知识溢出效应,这种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企业间交流互动得到进一步累积强化,最后又推动着本地集群的发展。
集聚产生的动态外部性所反映的是一定区域中的市场先验信息累积对当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种累积能力随着人们频繁的沟通交流而不断得到加强,进而形成对当地企业有用的知识积累。因此,知识溢出是动态外部性的核心。Glaeser(1992)认为与集聚紧密相关的外部性分为动态外部性和静态外部性,其中动态外部性主要指集聚经济中特有的知识溢出。根据知识溢出发生于地理上集中的同一产业企业间还是不同产业企业间,动态外部性又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诸多文献中称之为本地化经济(Locational Economy)和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y)(Mano 和 Otsuka,2000;Philippe,2000;Thierry Mayer,Florian Mayneris,2011),或者是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多元化)集聚(张卉,2007)。前者源于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即同一产业内部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企业通过知识溢出获得技术创新,称MAR外部性,强调知识溢出发生在同一产业相同或相似企业之间,它的雏形来自Marshall(1890)早期对溢出效应的关注,后来Arrow(1962)、Romer(1986)都肯定了他的观点。MAR的外部性论证了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联系。J.de Lucioa等(2002)指出专业化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阈值效应,只有当专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才能通过知识外溢推动经济的增长。后者称Jacobs多样化外部性。与MAR外部性所强调的专业化外部性的观点不同,Jacobs(1969)相信重要的知识溢出来源于核心产业的外部,提出不同产业集聚在城市,对培育交叉性创新思想有着特殊的作用。他认为城市内产业的多样化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行为,而不是产业地理集聚的专业化促进了创新。因为劳动力分工的种类越多,经济体吸收多种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能力就越强。技术创新、交通和通讯设施、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这些都是多样化外部性的来源,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经济体的多样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的产业领域萌生所需的技术,而且竞争将更加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内的竞争会促使企业从其他行业采纳新技术。(www.chuimin.cn)
未来15~20年,中国处于适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早在2006年9月,江苏省服务业座谈会就明确提出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问题。截至目前,江苏省规划和发展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达88家。中国东部沿海继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热点区域之后再次成为世界服务业转移的热点区域之一。服务业集聚是服务业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及由此带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集合。......
2023-11-27
由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及各自特性的差异,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及其内部行业的集聚模式和特征并不完全相同,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模式。Sam 和 Kee-Bom分析表明,随着制造业从汉城城区向郊区扩散及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和部门的重构、中央商务区的重新布局调整,汉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逐渐从“单核心”演化成“多核心”,中央商务区只保留规模较大且成立时间较久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2023-11-27
D.Keeble和 L.Nacham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小的地理范围内,大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中。Daniels指出传统和威望等人为因素及劳动力等经济因素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办公场所向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集聚。陈建军等研究发现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2023-11-27
按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服务业集聚区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面对生产者,主要为下游生产者提供某些产品,并根据客户需求及下游企业的反馈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如现代物流业集聚区。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面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某一种或相关多种服务,如零售业集聚区、文化休闲业集聚区等。......
2023-11-2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罗默于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在罗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充分地重视了知识的作用,将技术进步完全的内生化。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鼓励新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在经济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2023-11-27
自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开始关注产业集聚现象以来,产业集聚的概念被不断地提出,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的本质就是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生产。该定义强调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专业化并存,这已成为目前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大量引入报酬递增原理的基础。集聚经济本身是涵盖内容极为丰富的概念。......
2023-11-27
2003—2006年,各行业尤其是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变化明显,大部分经历了一段EG指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EG指数最大,说明我国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已明显很高,也说明制造业的发展能很大程度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等的EG指数较低,这与我国正在积极实行的教育、医疗基层化、公平化政策相关。......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