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沿线、沿江、沿海以及沿边等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建已成为这一轮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亮点。三是区域经济合作各方比较重视发挥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避免过度竞争。这些都体现了区域经济合作双赢和多赢的目标。......
2023-11-27
二、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最明显的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跨国公司担负起国际范围内产业链的组织和实现的作用,它将世界不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用产业链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充分利用各国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比较优势,实现整个产业链成本最小化和附加值最大化,成为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的先驱。显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一个开放的国家在对外越来越开放的同时,必然也要求国内各地区之间相互开放,以建立统一对外的一体化经济。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必然会大大地促进一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国际上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或具有战略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在遵循经济全球化一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地区化或局部化的国际经济组织。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地区经济利益或局部经济利益的具体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方面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区域内各国经济更加一体化(从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和经济政治同盟);另一方面,由于成员国之间更加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些是区域化协议规定的),可能使他们丧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加廉价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机会,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国内区域联合共同一致对外并以相同的条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这就要求该国中央政府制定共同的规则,以避免各地区在对外关系上过度竞争,影响整个国家的利益。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转移的步伐,给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可以直接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建立一条进入世界市场的捷径;挑战则是接受产业转移,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较好的环境条件。发达国家产业的空间转移将促使接受国改善环境条件,制定更加开放的对外对内政策,这将有助于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www.chuimin.cn)
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我国积极推进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倡导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等组织的发展。这些国际性合作组织将对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进一步密切我国沿海和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和特区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这些省市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发展。其次,参与国际性合作组织使沿海和沿边省市区的窗口效应更加明显,这将有力带动内地省市区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促进国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再次,通过国际性合作组织,学习和借鉴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加速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必然要创造如下条件:一是根据地区分工原则,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二是创造一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促进空间市场的一体化,以确保地区分工的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三是建立必要的协调地区经济关系和利益的财政税收制度,包括主要税种的累进税制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空间市场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也就是用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发展。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将使地区之间经济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地区之间经济交往和联系更加便利和频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产业和企业建立跨区域甚至全国性的采购网、销售网和生产网,这必然要求地区间开展充分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没有地区行政障碍的全国统一的空间一体化市场。
有关我国欠发达与发达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文章
各种沿线、沿江、沿海以及沿边等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建已成为这一轮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亮点。三是区域经济合作各方比较重视发挥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避免过度竞争。这些都体现了区域经济合作双赢和多赢的目标。......
2023-11-27
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效益涵盖的内容也较之区域贸易利益更为广泛。区域贸易利益是商品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各自经济利益的实现。实际上国际经济合作是当前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主要对象。......
2023-11-27
具体表现为行政区域产业布局高度分散、行政区域产业结构高度趋同。行政区域产业布局分散是指在一个较大范围的行政区域内,相同的产业、产品在不同的次行政区域重复布点。......
2023-11-27
区域经济合作的目的主要包括地区“平衡”发展等,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资就近计划配置等。因此,在现实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时常出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地方保护并存的现象。市场相互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是需求约束型经济增长时代的必然产物。......
2023-11-27
考察发达国家内部及国际经济合作的经验,依靠政府干预来启动和深化经济合作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是涉及范围、数量较大的区域更是如此。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如果找到了该地区的合作模式也就等于找到了北方地区甚至是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可以考虑通过政府协商的途径从制度层面启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
2023-11-27
东部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的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进一步创立了泛珠三角的经济合作模式。泛珠三角形成9+2的概念,九个大陆的省市加上香港、澳门,形成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特殊关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东部、中部、西部共同开展联合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023-11-27
改革开放前,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因为当时的基本制度背景是计划经济。1986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央不得不不断作出规定和要求,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规范化。......
2023-11-27
共生理论认为,生物共生理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构成。共生理论的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区域经济合作的环境条件应是区域经济合作“共生体”与其所在共生环境的双向激励。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共生体”与其所在共生环境间的双向激励,保障区域经济合作持续运行,应建立以下机制:①激励机制。......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