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古典微观区位论中的区位选择和空间竞争

新古典微观区位论中的区位选择和空间竞争

【摘要】:首先,由于网络更接近现实企业的区位选择情形,新古典区位论的主要代表拉伯和蒂斯等学者利用拓扑网络构建区位模型,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问题。蒂斯指出,收益独立于决策成本时,最优区位不会随着需求变化而变化。其次,空间竞争均衡问题是新古典微观区位论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统一的交货定价,到有区位性的价格策略,价格歧视策略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新古典微观区位论

古典区位论主要研究企业的线性区位选择问题。但由于地貌特征、河流、道路的影响,用线性规划方法不一定能够解决现实中的企业区位选择问题。因此,网络、均衡等就成为新古典微观区位论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的重要工具方法[20]

首先,由于网络更接近现实企业的区位选择情形,新古典区位论的主要代表拉伯(Labber et al)和蒂斯(Thisse)等学者利用拓扑网络构建区位模型,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问题。网络是由几个相互连接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弧线构成的整体,弧线在端点处相交,网络中任意两个区位点之间的距离由网络中相互连接的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给出,网络中的极点集由弧定义的极值组成。哈克密(Hakemi S.L.)用拓扑网络方法证明了劳恩哈特模型的结果,称为哈克密原理[21]

该原理指出,网络点集含有一个最小区位点,包含两个特征:第一,含有优区位的点集是有限的;第二,当这些点集是市场区、原料地或节点时,从这些点集中找出优区位点的效果很显著。但是,企业最后定位在哪个点上,由网络的形状、市场的空间配置和物品(含投入品和产成品)的相对价值决定。由艾伦科特(Erlenkotter)设计的对偶运算规划技术是一种解决极点集的优区位结构的有效方法[22]。蒂斯指出,收益独立于决策成本时,最优区位不会随着需求变化而变化。收益的这种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价格是外生的,二是企业承担了所有的运输成本,三是生产过程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同质性[23]。其次,空间竞争均衡问题是新古典微观区位论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的基础》一书中,盖布茨维茨(Gabszewicz)和蒂斯对空间竞争均衡的研究进行了综述[24]。空间竞争均衡基于以下原因:把企业放置在空间这种环境下,竞争只发生在少数企业之间。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他只关注与他相邻竞争者的行为。每一个行业有许多企业,但是,由于运输成本的存在,竞争对企业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垄断竞争市场区别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关键是,企业拥有市场力量。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销售者不是在调整价格,而是在控制价格,他们通过其他企业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优区位抉择,然后与为数不多的企业竞争。(www.chuimin.cn)

博弈论成为研究空间竞争均衡问题的有力工具。在空间竞争均衡中,均衡的存在性问题是最为重要的论题。在企业销售同质产品的案例里,空间均衡的存在性似乎使人们感到困扰。达斯普雷芒特(Daspremont)、盖布茨维茨和蒂斯通过霍特林模型对空间竞争均衡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25]。他们认为,当两个企业紧挨着布局时,不存在价格均衡;特别是当他们共同环绕市场中心时,当且仅当两企业位于第一分位点和第三分位点时,不存在均衡。用霍特林模型作为研究空间竞争的分析框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模型的详细分析表明:消费者从销售最廉价产品的企业进行购买的假定在均衡存在性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在,经验数据证明,消费者也考虑企业产品的本质差别。由于这些变量无法观测,企业至多依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判断消费者对收入的可能性分配。当差价比较大时,利用逻辑对霍特林模型进行改造,这样能解决空间均衡的存在性。当价格和消费者都有差异时,存在价格均衡。在空间竞争中,企业可能会采取价格歧视策略。从统一的交货定价,到有区位性的价格策略,价格歧视策略有多种表现形式。近来的价格歧视分析多集中在垄断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空间竞争模型为研究竞争性的歧视定价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当边际生产成本不变时,两个企业分别竞争任意一个地方市场,尽管两者的生产成本相同,由于各自的运输成本不同,他们的成本条件处于不对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