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理论及成果

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理论及成果

【摘要】:(三)梯度推移理论和反梯度推移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等在缪尔达尔二元空间结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梯度推移理论。

二、区域经济合作具体理论

(一)新现实主义理论

新现实主义说明区域合作的主要焦点在权力分配方面,即根据发生区域合作的某特定区域外部权力状态的变化或内部权力关系的变化来说明区域合作。新现实主义理论描述了区域合作发生的一个侧面,即它是作为抵制区域外势力的战略对策而发生的。

(二)自由主义理论

在说明区域合作的理论中,拥有悠久理论传统的是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可分为三种:①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商业发展可以增进国际和平关系的商业自由主义;②认为政治体制本身是民主化的国家之间很容易达成和平与合作的民主自由主义;③强调达成和平过程中的国际制度与法律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新功能主义在说明区域一体化与合作时把焦点放在了区域内部的动因上,它特别强调了由于地区内部日益强化的相互依存与合并而自然导致的政治合作过程,也强调了企业等非政府行为者和超国家权威体的指导力量是怎样加速区域合作的。

(三)梯度推移理论和反梯度推移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等在缪尔达尔二元空间结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卡尔多认为,区域间客观上形成一种较为明显的技术梯度,有梯度必然有空间推移。生产力的空间推移过程是:首先在高梯度区域应用先进技术,先发展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从高梯度区域有序的向二级梯度、三级梯度区域推移,生产力的这种空间推移越快,经济发展就越快,从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缩小的就越快。弗农认为,生产力的空间转移主要是通过经济多圈层的城市发展而扩展的,即创新活动从大的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由近而远不断扩展,实现生产力在空间的不断推移和发展。(www.chuimin.cn)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反梯度推移理论。他们认为,现代科技的基本走向,除了向交易和智力技术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外,还有一个重要走向是向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转移,从而实现经济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四)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实质上是对增长极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他不仅强调点(中心城市或具有优势区位的地区)的开发,而且强调轴(点与点之间的经济带)的开发,以点带轴,点轴贯通,形成经济发展的点轴系统。

“点”指的是各级中心城镇,是各级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的积聚点。“轴”则是指连接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由于这些轴线及其附近地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又把其称为“开发轴线”或“发展轴线”。发展轴线对周围地区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对周围地区优势资源具有明显的涡轮式吸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核心产品、信息、技术、财政、人员等对周围地区具有明显的扩散作用,从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轴一般有四种类型:沿海发展轴、大江河岸发展轴、交通干线沿线发展轴、综合性发展轴。

(五)大推进理论

大推进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an)提出的。1943年,他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一书中指出,古典经济论认为依靠私人经济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是片面的,他主张由政府和私人合作同时投资于几个互补性的工业以产生实质性的民族工业,并刺激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他强调,政府应更多的投资于社会环境,以更好地吸引私人投资。

如果说罗丹是从非均衡发展的角度讨论大推进理论的,而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和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则是从均衡发展的角度提出大推进理论的。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过程》(1952)、《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两部著作中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罗斯托认为,经济变迁的过程可以视为一连串的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条件—起飞—向成熟推进—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等),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必须经历这个过程。他强调,要实现这一连串的经济变迁,就要有市场、科技和知识、主导部门和政府强有力的推进。纳克斯在其著名的贫困恶性循环和平衡增长理论中,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大推进理论。他认为,要打破低水平的均衡,必须在大范围内和各个部门中进行均衡的投资,使各个部门形成相互需求,强化资本进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