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省份没有制定。有的省以人大常委会的名义颁布,有的则以省政府令的形式。二是条块分割,职能不健全。全国60%的村庄建起了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但村民自治法制建设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11-27
三、今后我国乡村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
乡村法制是用于调整和规范国家与基层组织、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农民、农村各种组织与农民、农村各种组织之间关系的总和。建设富强、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乡村法制建设要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为此,在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乡村法制建设要着眼于合理调整县、乡、村之间的关系,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精干高效、运转有序、勤政为民、依法行政。
第二,乡村法制建设,要体现自身的特点,要体现扩大基层民主的精神,尽可能的让人民群众的事情人民群众自己来决定,以实现基层政权组织与人民的合作,巩固和发展民主合作体制。
第三,乡村法制建设,要改变以往法制建设中很多法律、法规单纯用来管理群众的现象,不仅要让基层政权组织和干部管群众,更主要的是要允许老百姓用法去管理、监督基层政权组织及干部,让基层的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
做到这三点,就能有效地保障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群众的素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基于以上考虑,今后,我国乡村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立法工作依然是乡村法制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是要制定一套扩大民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包括国家、省及地区(市、州)、县、乡、村几个层面;在类型上,包括法律、地方法规、执法规定和具体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在国家层面上,最重要的是尽快修订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和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乡镇政府工作条例》。省级要相应制定地方法规,地(市)、县(市)、乡、村要分别不同情况,制定出执法规定和具体制度。
(2)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仍然是乡村法制建设的基本侧重点。
(3)积极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乡村干部依法施政的能力。
(4)加大对农民的普法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各种民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决纠正各种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
(5)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乡村法制建设的检查监督工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
【注释】
(1)本节写于1999年2月初。
(2)江泽民:《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4)《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
(5)同上,第217页。
(6)《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
(7)李学举:《中国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
(8)万里:《发挥人大作用,搞好民主与法制建设》,载《万里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页。
(9)中发【1990】19号文件。
(10)《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8页。
(11)民基发【1990】24号文件。
(12)《民政工作文件汇编》(1990年卷),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www.chuimin.cn)
(13)中发【1994】10号文件。
(14)《民政工作文件汇编》(1994年卷),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第432页。
(15)同上,第405页。
(1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17)詹成付、范瑜:《对农村村委会选举十年实践的思考》,载《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第62页。
(18)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81~83页。
(19)《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读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
(20)同上,第163、165、173、174、175页。
(21)本节曾发表在《求是》(内部文稿),2000年第8期。
(22)本节曾发表在《中国民政》,2002年第8期。
(23)本节曾发表在《中国社会报》,2000年7月6日第3版。
(24)本节曾发表在《乡镇论坛》,1998年第8期。
(25)本节曾发表在《乡镇论坛》,2002年第7期。
(26)本节曾发表在《乡镇论坛》,2001年第2期。
(27)本节曾发表在《乡镇论坛》,1998年第8期。
(28)本节曾发表在《中国民政》,2001年第11期。
(29)本节写于1997年5月初。
(30)《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1、272页。
(31)本节主要观点曾发表在《改革内参》,1998年第16期。
(32)本节主要观点曾发表在中组部《党建研究内参》,2003年第1期。
(33)本节曾发表在《改革内参》,1999年第17期和《中国社会报》,1999年9月2日第3版。
(34)本节曾发表在《乡镇论坛》,2001年第12期。
(35)本节是1998年5月为中央有关文件起草组提供的咨询报告。
有关乡村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章
绝大多数省份没有制定。有的省以人大常委会的名义颁布,有的则以省政府令的形式。二是条块分割,职能不健全。全国60%的村庄建起了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但村民自治法制建设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11-27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专利数量从2000年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后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必须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培养和积累大量创新型人才。......
2023-06-15
14加快村民自治配套法规建设的步伐1999年4月,民政部在河南许昌召开的“全国村民自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指出:2000年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力争制定出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两个地方法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仅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也只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村委会选举办法。......
2023-11-27
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管、用”脱节,有必要将管护机制规范化。可采用前述土地整理专用账户方式,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管护资金予以规划,设立土地整理专用账户,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进行整合,将管护资金使用纳入该资金使用预算管理。......
2023-08-07
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领域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的总称。村民自治是中国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整个民主政治的重要一环。......
2023-11-27
在信息社会,学习将逐渐实现文化的回归,现有的“学校学习”将走向突出“个性化”的学习之路。从人类最初的融合于一般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化学习发展到通过学校教育而实现的专门化学习,起到了加快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然而,信息社会的学习将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化学习,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折。教师的工作围绕着“学习”而展开,包括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求乡村教师必须成为一名有效的学习者。......
2023-11-16
明末清初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以杨之徐为首的地方士绅,对乡村社会变革起了推动作用。本章讨论,以杨之徐为中心展开。至康熙三十四年37岁时,被任命为河南汝宁府光山县知县。既是进士,又任过县令,回到家乡的杨之徐自然地成为宗族的首领。为了团聚族人,杨之徐回乡担任宗族领袖后,以儒家伦理“名教”为标准处理族中事务。......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