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村委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有的地方把村委会成员享受误工补贴标准的决定权,集中到乡镇党委、政府,削弱了村级民主监督的权利。......
2023-11-27
二、文本意义上实现村民自治权利的基本途径
这里所谓“文本”意义,就是指现有法律、政策已有的规定。规定村民自治权利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依据《宪法》而制定的《村委会组织法》和党与政府的有关政策。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看,村民自治权利涵盖了农民参与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实际操作上看,村民自治权利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途径来实现的。
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民主选举就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3至7人组成,每3年选举一次,可以连选连任。从各地实践看,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主要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二是严格依法进行选民登记,做到不漏、不错、不重复,不让有选举权的村民因登记工作失误而丧失了选举权利;三是做好提名和候选人确定工作,保证候选人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四是精心组织投票选举,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选举有效;候选人和被选举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投票时,实行差额、无记名、秘密写票和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原则,保证选民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民主决策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决策就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或村民普遍关心的大事。从实践情况看,民主决策有三种重要形式:一是村民会议决策,这是村民自治中最基本的决策形式。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由本村2/3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这种决策形式一般在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实行。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5~15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三是民主公决,一些地方从当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较多、难以召开村民会议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村务,尤其是需要农民出钱、出物的事项,采取发放民意卡,由每户村民通过填写民意卡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www.chuimin.cn)
民主管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管理就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就村内事务发表意见,直接参与管理;二是民主制定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发至每人或每户手里,照章办事,对违者要进行批评或必要的处罚。村规民约一般是就某个突出问题,如治安、护林、防火等来制定规约,约束大家的行为。而村民自治章程则包括了村民组织、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等较为广泛的内容。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由村民和村干部共同监督执行。
民主监督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保障。民主监督就是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或村干部,定期向村民报告大家决定事项完成的情况和村里财务收支情况,并由村民进行民主评议;二是成立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审核村里财务,查清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三是设立村务公开栏,将村民最关心的计划生育指标、财务收支、农民负担、宅基地划分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内及时公布。四是实行干部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五是对不称职的村委会干部由村民予以罢免。
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体现了农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中当家作主权利的完整性、统一性和直接性,四者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统一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
有关乡村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章
如,《村委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有的地方把村委会成员享受误工补贴标准的决定权,集中到乡镇党委、政府,削弱了村级民主监督的权利。......
2023-11-27
第三章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困境如果从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国家法律确定的制度已经20多年。中国的农村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总体看来,它既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发展的历史延续,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必然结果。不能否认,学术界的争鸣也是源自于村民自治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023-11-27
村民自治尚处初级阶段当前,推动村民自治的认识比过去已经大为提高,思想障碍基本扫清了,但村民自治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政府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问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种种情况表明,村民自治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是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也是侧重如何开展村民自治,对违法问题如何处理没有惩治机制。条条分割,形成政策与法律的矛盾、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矛盾,使村民自治难落实。......
2023-11-27
也有的同志担心它容易削弱村民自治。应该说,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但并不影响党支部的威信和领导核心地位。再次,村党支部书记是两委会的主持人,这也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2023-11-27
党的建设状况直接决定中国的前途命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强化党的执政职能的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改革由“创新举措”逐渐发展成为“制度化操作”之后,如何加强和改进在执政条件下村及乡镇一级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二是在农村的新经济联合体中设立党支部。......
2023-11-27
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运行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执政党不一样,中国共产党是从搞革命起家,获得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于是有其特殊的问题:需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所形成的严峻挑战,归根结底是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与执政党利益代表性之间的碰撞。......
2023-11-27
武清区在推行村民自治中,坚持各级组织的主导性与充分发扬民主的统一,高度重视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行政管理和基层民主的关系,做到主导但不干预、不放任。......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