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清逸灵秀的风格与文化修养的结合

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清逸灵秀的风格与文化修养的结合

【摘要】:与她来往的人大都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女性,远离尘世,远离民生疾苦,造就了其性情的空灵脱俗,也成就了她作品的清逸灵秀。诗人立足真情,着眼实感,把水仙的清灵姿态,素雅容貌以及对水仙的珍爱、怜惜之情表现得如醉如痴,如梦如幻。无论是词,还是诗歌,她都会于平中见奇,显出构思的巧妙,语言的精巧、清逸。

一、清逸灵秀的风格

顾太清幼年漂泊,而婚后足迹未出京城。与她来往的人大都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女性,远离尘世,远离民生疾苦,造就了其性情的空灵脱俗,也成就了她作品的清逸灵秀。如《水仙》:

托根清净态清妍,六出花开小雪前。素质果然同皓月,生香端合比青莲。风裳水佩山中侣,金盏银台海上仙。一自凌波人去后,夜凉空对影婵娟。

太清这首诗首联写水仙的生长环境清净,姿态清妍,花开小雪前。颔联写水仙花素质如同皓月,花色洁白,一尘不染。生香恰似青莲,香气淡雅,沁人心脾。颈联赞美水仙风裳水佩,仿佛海上仙子般超凡脱俗的气质。尾联将水仙喻作凌波美人,在悄然离去后,人们夜凉空对皎洁月光,惆怅不已的情思。诗人立足真情,着眼实感,把水仙的清灵姿态,素雅容貌以及对水仙的珍爱、怜惜之情表现得如醉如痴,如梦如幻。

再如顾太清写东山堂怡人风景的诗。其一云:

春水满池塘,春光入草堂。黄茅初盖顶,紫燕欲窥梁。花卉见真趣,图书森古香。濛濛新雨歇,花萼婉清扬。(www.chuimin.cn)

太清诗中所写的东山堂周围的景色是池塘碧水,草堂春光融融,一阵濛濛细雨后,一片鸟语花香的清婉幽扬景致,于此景中读书,图书的古色古香和花卉的芳香融为一体,这一清幽的环境,惹人神往,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不胜收,在这清幽的东山草堂阅览群书、惬意无比。从全诗看,诗人心情安详恬淡,陶醉自然美景中,笔下之景清新灵秀。

《丙戌清明雪后侍太夫人、夫人游西山诸寺》一诗写于道光六年,通常被视为是太清新婚后所写的第一首诗(5)。诗云:

三月山花尚未发,一春忽忽过清明。云移列岫山无数,雪满丛林树有声。怪石自成蹲虎势,老松谁与卧龙名。晚晴碧涧添新水,归路回看暮霭平。

太清婚后生活幸福,置身快乐的生活中,有过一段搁笔的日子,这次陪同太夫人和妙华夫人游览西山诸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起了她的诗兴,于是欣然命笔,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清明时节,山花还在沉睡中,她们一行三人走出家门,沐浴在和煦春风,明媚春景,怡人春光中。放眼望去白云悠悠,岫山叠嶂,丛林覆盖着皑皑白雪,春风吹拂下,松树婆娑,怪石林立,诗人不由地突发奇想,老松与怪石那一个更有名呢?正在遐想中,不觉诗人又将笔触转向碧涧新水和晚归时回首来路,一片暮蔼茫茫的描写。无论是词,还是诗歌,她都会于平中见奇,显出构思的巧妙,语言的精巧、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