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彰显整体美的婉约之作

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彰显整体美的婉约之作

【摘要】:如《江城子·题孙子勤〈西溪纪游图〉》就是表现整体美的典范之作。这类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雕琢的痕迹,完全是自然本色的语言,却绘声绘色,气韵生动,一气呵成,显出一种整体之美。

四、雍容雅静的整体美

顾太清《东海渔歌》词在艺术性方面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以一字一句求工,不以局部描绘见长,而是以浑融完整的整体美取胜。清末词评家况周颐认为:“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沉着,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又认为太清词“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夫词之为体,而涉纤佻。闺人以小慧为词,欲求其深稳沉者,殆百无一二焉。”(15)在词评家况周颐眼中,太清词呈现出一种整体的艺术效果。如《雪夜渔舟·题励宗万〈雪渡图〉》:

北风紧。狂雪压群山,六花成阵。水面凝烟,芦梢敲玉,败叶乱随风陨。溪山弹粉。掩映出、短篱疏隐。树鸦惊起,弥漫村舍,板桥难认。冻云飞不尽。望长空一色,水天勾引。唤渡纷纷,披蓑戴笠,银海冷光生晕。去程远近。好趁取、晚来风顺。轻桡快桨,船头船尾,大家安稳。

展现在眼前的“雪渡图”气势浑厚,景象苍茫壮阔。词的上片描写呼啸的北风、皑皑白雪、凝烟的水面、瑟瑟的芦苇、惊起的树鸦等等。下片词人欣赏的角度转向天空,弥漫天际的冻云飞不尽,“长空一色,水天勾引”气象浑成,颇为壮观。雪大风紧,“板桥”上的披蓑戴笠的唤渡者急于赶路回家。这一切与画面雪天寒冷异常和谐的统一在一起。最后,作者不由地祝福竞渡者“好趁取、晚来风顺。轻桡快桨,船头船尾,大家安稳”,路途平安,一帆风顺!既展现了“雪渡图”的主题,又因过分喜爱“雪渡图”恰倒好处的融进自己的感情。全词浑融完整,境界阔大,突出了冰雪笼罩下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万物。

太清词从整体上结构作品,以女性的细腻情思体味、发现事物的美,这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表现。如《江城子·题孙子勤〈西溪纪游图〉》就是表现整体美的典范之作。词云:

西溪溪水拍长天,放游船,足留连。一片芦梢飞雪满前滩。仙侣同舟归去晚,夕阳下,起寒烟。乘流欲上白云间,小桥边,浪花圆。只有忘机鸥鹭对人间。回首茅庵红叶里,僧送客,倚栏干。

词描写“西溪纪游图”这幅山水画。西溪水面宽广,溪水一望无际,有人乘坐游船在水上自得其乐,留连忘返。小舟划向远方,景色更加怡人,如雪般的芦梢布满前滩,煞是美好。词人于赏画时产生联想:傍晚时节,水面寒烟笼罩,如梦如幻,仙侣同舟乐而忘返,欲上白云间。这里水天一色,鸥鹭自由地嬉戏,一片安详,红叶掩映下的茅庵里定有僧人闲坐,小舟路过时,僧人定会送行。词中溪水、长天、游船、芦梢、夕阳,与赏画者想象中的小桥、鸥鹭、茅庵、僧人共同组合成一个融融和谐画面,表现了一种静谧恬静的美。这类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雕琢的痕迹,完全是自然本色的语言,却绘声绘色,气韵生动,一气呵成,显出一种整体之美。

【注释】

(1)张菊玲《女词人西林春》,《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2)黄嫣梨《清代四大女词人》,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3)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11页。

(4)《诗经·关睢》。(www.chuimin.cn)

(5)转引自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554页。

(6)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4页。

(8)转引自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425页。

(9)转引自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451页。

(10)蒋哲伦《词别是一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页。

(11)转引自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451页。

(12)转引自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452页。

(13)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09页。

(14)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93页。

(15)转引自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6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