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三大女词人:情景相生,意境浑融

清代三大女词人:情景相生,意境浑融

【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作家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即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我们现在说“意境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读罢其词,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其词情景相生。

五、情景相生,意境浑融

意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作家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即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最初把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提出来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他在《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

王国维是意境说的集大成者,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6)我们现在说“意境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7)。《诗经》中的《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得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表现了诗人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的淡淡忧伤。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太清的词,有一种淡泊阔远的境界。她能以空灵之笔写淡泊明净之情,创造出一种如镜花水月般澄明、醇美的境界。如《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小照》。词云: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垂柳,素蟾影偏。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溥。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www.chuimin.cn)

这是关于许云林的一幅小照的题画之作,画题“湖月沁琴图小照”,晚清徐乃昌辑刻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收入其中。在沈湘佩《鸿雪楼集》中有《题云林〈湖月沁琴〉图》(8)词,吴藻《香南雪北词》中亦有《高阳台·云林姊嘱题〈湖月沁琴〉小影》(9)词。读罢沈湘佩和吴藻的题词,再读顾太清的题词,顿觉顾词思境高远,绝非她人所能企及,正如蒋哲伦所分析的那样:“散而不慢,清而有骨,别有一番韵致。”(10)开篇“悠然”二字总括词境,“境悠然,人悠然,而情亦悠然”(11)。如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我们仿佛在悠然中,在诗人的引领下看到了“长天”、“澄渊”、“渺湖烟”以及“无边”的空阔、清辉灿灿的月光。这里的大自然万籁俱寂,一片清悠。在这斜辉映垂扬的明月夜,飞仙美人“攘袖促鸣弦”,这一切构成了“湖月沁琴”的清悠意境,构成人在湖山画中抚琴的优美画面。下片写飞仙美人的琴心。在这“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溥”的夜晚,抚琴者与大自然的美丽音符相融相合:“心共山闲水闲”,志在流水高山。全词洋溢着一种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的飘逸,词人面对画面,驰骋想象,表达了一种美人飞仙式的情怀,寄托了一种精神理想。确如沈善宝《名媛诗话》中说的那样“太清之倚声……巧思慧想,出人意外”(12)。写出了这首“可入绝妙好词之列的作品”(13)

另一首《惜花春起早·本意》也是情景相生的典范之作。词曰:

晓禽鸣,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千红万紫,生怕它、随风不定。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阶前细草濛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

况周颐评这首词为“直入清真之室,闺秀中不能有二”。词人描写了一个雨后的早晨,因“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所以,在晨光熹微,花园中清雾氤氲时,词人便徜徉于幽静的庭院,探看花事。词的开头写暗淡的“花影”,濛茸的“细草”,涓涓的“宿露”及微泞的“香土”这一系列淡雅的景物,营造出了雨后初晴的早晨,空气清新,万物惹人怜。“宿露涓涓,香土微泞”使词人为探花把镂金的绣鞋都湿透了,而她也在所不惜,只为“寻遍芳径”觅花魂,惜花之情细腻生动,衬托出女词人对大自然那种执着的热爱和优雅闲适的心态。词人心灵澄彻透明,完全忘情于自然美,她笔下的自然可爱如画,词中所描写的景物清新、静美,所表现的惜花之情真挚感人。读罢其词,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其词情景相生。她笔下之景玲珑剔透,她笔下之情自然可感,二者水乳交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春早惜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