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三大女词人:真挚情感的朋友酬唱

清代三大女词人:真挚情感的朋友酬唱

【摘要】:但酬唱最多的还是她的闺中挚友。这些题咏、酬唱词是顾太清词的重要内容,也是顾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首《忆人人·送屏山往杭州》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闺友的思念。顾太清的挚友沈善宝称她“待人诚信,无骄矜气”。

二、酬唱:对朋友的真挚情愫

顾太清词中有大量的酬赠、唱和、题咏之作,这构成其词作的一大特色。这些词或与闺友往来聚会、吟咏唱和;或以词代柬、寄怀远友;或积极参与文学和社交活动,题咏酬唱;或题集、或题画,应题而作。顾太清的唱和、交游包括名媛闺秀、仕宦显贵、宗室皇亲、隐逸道士等各个层面。但酬唱最多的还是她的闺中挚友。这些题咏、酬唱词是顾太清词的重要内容,也是顾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些词作中,可以考察清代的女性文学,特别是文学女性的交际情况。她们凭借自己的才华渐渐地融入社交领域,个体意识觉醒,突破了“内言不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藩篱,开始与外界进行较为积极的交流,如女子结诗社,吟诗联句,切磋技艺,且与男性诗人诗词唱和,相互往来也较为普遍。收集并整理她们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女诗人的创作特色及主流文化对她们的影响,了解她们的心声。这种交游、交流情况是时代的景观,是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女性对思想与个性解放的发自肺腑的追求。

在清代,女子从闺阁逐渐走向社会,顾太清除了在闺中和丈夫唱和外,还结识了许多女性诗友,她们常常聚集在一起游玩吟咏,又在多年的相知相交后,于1839年秋组织成立了“秋红吟社”。据成员之一的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记载:“己亥秋,余与太清、屏山、云林、伯芳结秋红吟社。”(2)看来,这一诗社还是很具规模。从太清的词中可以看到她们结伴游乐,诗词往来的盛况。如《飞雪满群山·十五雪后,同诸姊妹天宁寺看唐花,望西山积雪,分韵》《玉楼春·廿四,仍同云姜、纫兰、素安、金夫人、徐夫人过枣花寺看牡丹,因前日风雨,花已零落殆尽》《鹊桥仙·初冬云林邀同家霞仙龙爪槐看菊,过陶然亭望西山》《南乡子·上巳前一日,同屏山、云林、云姜游可园。园为宗室崇文别墅》《西子妆·三月十三,邀余季瑛、吴梦芳、钱伯芳、陈素安诸姊妹小集红雨轩看海棠,用吴梦窗韵》;又有以社中课题作的《凄凉犯·咏残荷,用姜白石韵》《高山流水·听琴》《鹊桥仙·牵牛》《塞上秋·雁来红》《玉烛新·咏白海棠,用周清真韵》等等。太清也曾在诗中说过,“何期闺阁辈,杰出欲空前”(3),“深闺雅效群贤集,盛世能容我辈狂”(4),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员跨地区、非血缘关系的女性诗社,是清代知识女性交游、交往自由的最好例证,也是清代女性文学空前繁荣的最好说明。

古代女性是孤独的,她们往往囿于深闺和深院,受缚于“三从四德”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规范,无缘于社会人事,一些家庭条件优越,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学女性总在自己作品中孤独地诉说自身的幽怨。而在清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较前有所提高,她们得以走出户外享受登临之乐,陶醉笔墨之缘,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爱好与才华。在这相对宽松的封建末世,女性文学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各路才女纷纷登台,大展身手,自我言说,自我表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篇章。使我们有幸读到了大量关于姐妹情谊的内容,这缘于女性间交往的增多,结社唱和之风的盛行。她们常常诗词唱和,结伴出游,赋诗填词。翻开她们的诗集和词集,可见大量的交游、唱和之作,她们一方面以唱和切磋诗艺,展示才华;另一方面是通过这样的聚会,进行心灵的沟通。知识女性间惺惺相惜,彼此欣赏,结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

太清待人真诚,与人友善,故结交广泛,与友人的酬唱词作很多,约占她词作的三分之一。奕绘有《玉楼春·十姊妹》词,其下阕云:“轻罗乍试薰风信,浓淡梳妆较分寸。谁家姊妹倚栏杆,画栋珠帘人远近”,从中可见太清女友众多,她们都是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诗会词、能音乐善绘画的文学女性。

太清有一首《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的佳作,为众多文人所称道,表现了太清对友情的珍视。其词云:

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徘徊,徘徊,渺予怀。天一涯,水一涯,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谁念西风翘首寸心灰。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似,别离时,旧形骸。(www.chuimin.cn)

这首词被况周颐评为“情文相生,自然合拍”。“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的是那样恰切,“快些开”迫切地想知道朋友的情况,又怕有什么令人不安的消息,还是“慢些开”的好,忧郁与矛盾的心理贴切地道出了主人公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别后是“天一涯,水一涯”,隔山隔水的距离,连梦中相见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只有在西风中翘首期盼重逢的佳期。这种知己之情让我们心生敬佩和感动,她们的情义没有停留在书信往来、互诉衷肠,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彼此才华的欣赏与尊重,因此,这种别后思念就显得更为真挚,更为可贵。

别离是生活的一种形态,也是文学的一种经久不衰的主题。江淹的《别赋》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雨霖铃》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情人离别的场面。晏殊《踏莎行》词:“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的是自己与“行人”的离别。欧阳修《踏莎行》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也写得格外缠绵,但这多为情人之间的离别。而顾太清却将同性朋友间的别离,别后的思念写得如此真切,如此的感人,如果没有心灵的相契相知,平凡生活中的相互抚慰,那么念闺友之情是不会如此深厚、如此感人的。另外,她还有《金缕曲·送纫兰妹往大梁》词中“三载交情重”的回忆,“此后平安书频寄,慰我愁怀种种”的叮嘱,都道出了对友情的珍重。其词娓娓动人,其情发自肺腑,无半点造作。

另一首《忆人人·送屏山往杭州》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闺友的思念。其词曰:

留君不住,送君不舍,一片离愁情难说。虽云暂别亦相思,反不及,交情淡泊。秋风秋雨,长途珍重,况是凄凉时节。临歧把袂问归期,莫恋着,家乡丘壑。

开头,“留君不住,送君不舍,一片离愁情难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短短数字,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心酸,难舍难分。顾太清的挚友沈善宝称她“待人诚信,无骄矜气”。顾太清抒写友情的作品很多,而以述写生离死别的作品最为哀感动人。其诗《哭湘佩三妹》抒发与湘佩的感情,言“与君世世为弟兄”句,每每读之,总令人感动不至,为双方的深情唏嘘不已。

在中国古代词史上,送友、念友的词章硕果累累,满缀枝头。它们不但多,而且精彩,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友情,如同醇香的美酒,让人沉醉,代代飘香!顾太清的送别念友词亦当是送别诗词中的精华,为送别诗词增添了一抹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