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三大女词人的现代化特征

清代三大女词人的现代化特征

【摘要】:女性文学的语言由传统的古代汉语表达方式逐步向现代白话文过渡,表现出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的特征。清代女性文学的近代化特征尤其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出版与传播方面。这种崭新的传播观念,使清代女性作家充分认识到文学的传播功能。大众读者群的出现和读者的平民化使清代女性文学的接受美学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

四、清代女性文学的近代化特征

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是一个多种文化因素综合并逐渐演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进程中,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量和质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女性作家的主体意识论,文学创作对于清代的知识女性已不仅仅是诗酒风雅的点缀和无聊时光的填充物。对她们来说,文学创作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意味着以它特有的方式获得拯救”,“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31)。她们的创作,既关注“女性与自我”的母题,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蕴含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与觉醒,也关注社会人生,审视现实世界,充满着浓郁的社会意识和忧患意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清代女性的文学创作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女性文学的体裁随着中国文学的近代化进程,由传统的诗文词逐渐向小说和戏曲渗透。文学表现的内涵与现实的关系都在发生着重要的改变。女性文学的语言由传统的古代汉语表达方式逐步向现代白话文过渡,表现出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的特征。

清代女性文学的近代化特征尤其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出版与传播方面。尽管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女性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者却是凤毛麟角。明清之际,随着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作家得以在有生之年出版自己的文学作品。随着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多数女性作家希望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这种崭新的传播观念,使清代女性作家充分认识到文学的传播功能。她们不甘尘封自己的创作,并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等等。明确的出版和传播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使众多的女性作品得以流传后世。女性作品的大量出版和传播,使女性文学的接受者不再局限于闺阁士女和士大夫阶层。大众读者群的出现和读者的平民化使清代女性文学的接受美学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

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因女性词人群体的崛起而更显繁荣,妇女文学的繁荣又极大地促进了女性词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因果,共同成就了吴藻词形成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背景。

【注释】

(1)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续修四库全书》第1623册,第44页。

(2)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3)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44页。

(4)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129页。

(5)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151页。

(6)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7)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62页。

(8)转引自钟慧玲《清代女作家专题·吴藻与清代文人的交游》,台湾乐学书局,2001年版,第117页。

(9)《西泠闺咏》卷十,转引自钟慧玲《清代女作家专题·吴藻与清代文人的交游》,台湾乐学书局,2001年版,第172页。

(10)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一集·词人姓氏》。

(11)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12)吴梅《中国戏曲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13)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68册,第670页。(www.chuimin.cn)

(1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15)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5页。

(16)陈文述《颐道堂戒后诗存》卷九,清道光二十二年颐道堂刊本,第14页。

(17)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页。

(18)张中行《禅外说禅》,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1页。

(19)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307页。

(20)陈寅恪《寒柳堂集·论〈再生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7页。

(21)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332页。

(22)《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一集·〈鸿雪楼词〉》。

(23)叶嘉莹《清词丛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24)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91页。

(25)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7页。

(26)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95页。

(27)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97页。

(28)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15页。

(29)龚喜平师《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30)黄嫣梨《清代四大女词人》,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31)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