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清代女性在戏曲、弹词、小说等通俗文学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是清代女性文学繁荣的又一特色。......
2023-11-27
三、女性结社
明清之际,文人结社蔚然成风,女性文学社团也随之兴起。据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那时候不但读书人们要立社,就是士女们也要结起诗酒文社,提倡风雅,从事吟咏”。清代女性结社,既有紧密型文学社团,也有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紧密型文学社团,有明确的发起人、组织者和相对固定的成员,标举其社团的旗帜,并以公众能见度和成员的文学声望为其显著的特征。如蕉园七子结“蕉园诗社”,吴中十子结“清溪吟社”,顾太清、沈善宝、许云林、项屏山等人结全国性诗社“秋红吟社”等等。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虽无组织之名,但常常围绕着某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或男性文人集会联吟、诗酒唱和,践行结社之实。其声势浩然,甚至超过了紧密型文学社团。这种清代女性的文学聚会又可分为“家居式”、“社交式”和“公众式”社团三种结社方式。
“家居式”社团,以女性创作主体的家族化为主要特征。其家族中的任何女性成员,均可任意地参加该社团的文酒诗会,并时常雅集酬和。如《红楼梦》中有关“海棠诗社”的华美篇章,就是清代女性“家居式”结社的审美再现。“社交式”社团,是女性从家居迈向公众的一种特有的过渡方式。这一群体以某位或多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为中心,汇集多个家族的女性成员及她们的女性朋友。这一社团包含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并运转在一个广阔的地域空间内。如清初以祁彪佳的孀妻商景兰为中心的诗社,就包括了她与女儿的朋友、邻居、亲属等众多文学女性,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友情交际网。“公众式”女性文学群体,从闺内吟咏走向公众,在一个横跨家居和公众的空间内,她们自如地出游,以女性和作家的身份聚会。她们评论家国事务,谈论女性的生活,谈论文学、艺术,为她们相知的友情由衷感怀,并形诸文字流传后世,诸如随园女弟子、碧城女弟子的文学聚会、吟咏唱和等等。(www.chuimin.cn)
女性文学社团的大量出现,使清代女性不仅可以彼此切磋文艺,谈论生活,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她们的视野,丰富了她们的人生经历,使清代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有关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的文章
清代女性词的发展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涌现出成就斐然的女性词人群体,代表着本时期女性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清初的女性词坛上,徐灿和顾贞立首当其冲。其中顾春、吴藻、贺双卿等人成为近年来女性词研究的热点。吕碧城是清末民初真正实践了女性思想解放的女词人,与吴藻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一脉相承。......
2023-11-27
吴藻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勾画出闺阁女性的心理信息和生活意趣。孤独愁怨的闺中少妇与缠绵宛转的女性形象是吴藻倾力摹写的对象。吴藻以女性的敏锐来洞察与把握外部世界,以历史来关照现实,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女性胸怀与襟抱。......
2023-11-27
雨的意象在表现地域特征和时令特征的同时,尤其表现出女主人公缠绵孤凄的情感意蕴。这些意象纷飞飘洒,千姿百态,无不涂抹上“雨”的疏淡迷朦,传达出丰富的情思意趣。雨所形成的烟水迷离的景象,营造出梦幻般的诗情画意,让人情致缠绵,沉迷于细密清冷的意境中。清冷的雨丝,往往寄予词人对于社会、人生的忧思。......
2023-11-27
这种相知相契、相惜相怜的闺中真情与封建时代女性共同的命运息息相关。以上仅以吴藻交往密切的若干重要文学女性为例进行评述,吴藻词中仍有与众多文学女性的交游、题咏之作,兹不详述。......
2023-11-27
吴藻以女性的思维创造出写意的人生,也在文学创作中折射出女性作为创作主体,在特定情境下的主体意识和人格意识。吴藻则不然,她在表现自己作为女性的一般化抒写的同时,更倾向于表达自我个体作为人的意义的存在,呈现出自我形象抒写的强烈个性化。......
2023-11-27
沈善宝《名媛诗话》中特别赞赏她“巧思彗想,出人意外”的构思,认为这是太清词的一个突出特点。谁把柔丝染嫩黄,大文章。该词构思新颖,出入意表,把平常的“春日”写得情趣盎然。再如《早春怨·春夜》一词的构思也非常巧妙。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上片写闺中人的孤独、寂寞,以致长夜难眠。......
2023-11-27
道家思想带给她的是一种恬静、平和的生活,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词人置身香霭缭绕的禅房,感到了游心世外,远离喧嚣的惬意,也可见她对别样人生的一种爱慕。道人眉上不生愁。......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