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性结社: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

女性结社: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

【摘要】: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虽无组织之名,但常常围绕着某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或男性文人集会联吟、诗酒唱和,践行结社之实。这种清代女性的文学聚会又可分为“家居式”、“社交式”和“公众式”社团三种结社方式。“家居式”社团,以女性创作主体的家族化为主要特征。如《红楼梦》中有关“海棠诗社”的华美篇章,就是清代女性“家居式”结社的审美再现。

三、女性结社

明清之际,文人结社蔚然成风,女性文学社团也随之兴起。据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那时候不但读书人们要立社,就是士女们也要结起诗酒文社,提倡风雅,从事吟咏”。清代女性结社,既有紧密型文学社团,也有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紧密型文学社团,有明确的发起人、组织者和相对固定的成员,标举其社团的旗帜,并以公众能见度和成员的文学声望为其显著的特征。如蕉园七子结“蕉园诗社”,吴中十子结“清溪吟社”,顾太清、沈善宝、许云林、项屏山等人结全国性诗社“秋红吟社”等等。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虽无组织之名,但常常围绕着某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或男性文人集会联吟、诗酒唱和,践行结社之实。其声势浩然,甚至超过了紧密型文学社团。这种清代女性的文学聚会又可分为“家居式”、“社交式”和“公众式”社团三种结社方式。

“家居式”社团,以女性创作主体的家族化为主要特征。其家族中的任何女性成员,均可任意地参加该社团的文酒诗会,并时常雅集酬和。如《红楼梦》中有关“海棠诗社”的华美篇章,就是清代女性“家居式”结社的审美再现。“社交式”社团,是女性从家居迈向公众的一种特有的过渡方式。这一群体以某位或多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为中心,汇集多个家族的女性成员及她们的女性朋友。这一社团包含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并运转在一个广阔的地域空间内。如清初以祁彪佳的孀妻商景兰为中心的诗社,就包括了她与女儿的朋友、邻居、亲属等众多文学女性,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友情交际网。“公众式”女性文学群体,从闺内吟咏走向公众,在一个横跨家居和公众的空间内,她们自如地出游,以女性和作家的身份聚会。她们评论家国事务,谈论女性的生活,谈论文学、艺术,为她们相知的友情由衷感怀,并形诸文字流传后世,诸如随园女弟子、碧城女弟子的文学聚会、吟咏唱和等等。(www.chuimin.cn)

女性文学社团的大量出现,使清代女性不仅可以彼此切磋文艺,谈论生活,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她们的视野,丰富了她们的人生经历,使清代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