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期,朝廷腐败混乱,大批底层文人困顿科场。直到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士人心态的转变,“补恨”成为一种常见的创作套路。到了清代后期,中下层文人渴望扭转时局、参与政治的热情被重新点燃。《补天石传奇》就是将“补恨情结”与“功业臆想”结合在一起的典型代表。“补恨情结”“功业臆想”是逃避心理的艺术化表现,清后期的中下层文人们通过戏曲中虚构的大团圆来弥补生活的缺憾、抚慰精神的痛苦、祈福国家的命运。......
2023-08-05
据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大儒多兼治佛学。具体而论,从清初之黄宗羲、王夫之,到清中晚期的戴震、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等等,包括梁启超自己“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自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便与儒、道思想交相为用。作为中国文人心理与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佛学自然成为文士们寄放心灵和思考社会人生的所在。当他们的人格理想在现实中受到压制,他们便由禅入净,走上念佛实修的道路,佛学的空寂理论同时又成为文人士子抚平心灵创痕的安慰剂。
佛教与文学的因缘由来以久。佛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佛教自东汉两晋以来被中国文人阶层广泛接受,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明清之际,很多文人士大夫入佛逃禅,在思想学术界造成相当的声势。其次,佛教文化本身具有的文学性,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都给了中国文学强有力的滋养和补充。同时,佛家关于心性、形神、言意、境界与禅悟等方面的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清代的许多文学批评家运用佛教理论,对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加以阐释,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均有所建树。清代的词论家,有不少与佛家关系甚深,且精通禅理,如《古今词话》的作者沈雄,论词常用禅宗语言,主张神会,如佛禅的领悟。清代词论家评论当代词作亦颇注意阐发禅义,如厉鹗的《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被谭献评为“词禅”(《箧中词》)。此外,在明清小说戏曲中,男女主人公最终悟道归隐几乎成了一种格套。这种禅悟结尾的方式,作为现实生活的缩影,既反映了文人士子无奈而消极的人生状态,也表现出他们对社会历史、人生现状的积极思考。这种结构模式虽造成了文学作品的雷同与僵化,却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观念的转变,为中国古代文学悲剧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www.chuimin.cn)
然而,对于明清时代的女性作家而言,她们对宗教的虔信,更多出于一种心理的需求,是她们精神的归宿和自我价值的补偿。当生存的困厄束缚压抑得她们无路可走时,皈依佛道成为她们自我解脱的最好方式。明确的修持方向,使她们的灵魂有了安守之处,精神有了向往的目标。同时,宗教的文学表现方法和宗教的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女性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清初著名女作家徐灿,在丈夫陈之遴顺治十五年获罪流徙尚阳堡时,徐灿与全家人随行。八年后,陈氏逝于戍所,三个儿子也相继离世。在经历了中年丧夫、丧子的惨痛人生后,身心俱伤的徐灿正式皈依佛教,从佛典禅义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依托。与吴藻同时期的顾春兼信佛道,因受其夫奕绘的影响,更为信道。顾春以“太清”作为她的道号,世人称为顾太清。顾春的宗教情怀是心境平和的随缘随分,这与顾春乐观开明、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汪端在丈夫陈裴之早逝后,伤恸欲绝,潜心诵经,甚至不惜焚毁所著小说《元明逸史》(见陈文述《孝慧汪宜人传》)。对于清代女性作家而言,宗教的皈依,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佛教文化的浸染,又使清代的才女文化带有理性的色彩和思辩的特征。佛教文学的表现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女性文学的艺术风貌。
有关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的文章
清代后期,朝廷腐败混乱,大批底层文人困顿科场。直到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士人心态的转变,“补恨”成为一种常见的创作套路。到了清代后期,中下层文人渴望扭转时局、参与政治的热情被重新点燃。《补天石传奇》就是将“补恨情结”与“功业臆想”结合在一起的典型代表。“补恨情结”“功业臆想”是逃避心理的艺术化表现,清后期的中下层文人们通过戏曲中虚构的大团圆来弥补生活的缺憾、抚慰精神的痛苦、祈福国家的命运。......
2023-08-05
第三章行旅中的精神求索者:吴渔山之信仰嬗变探析清初大画家吴渔山,因其天主教徒之身份,20世纪初以来颇受世人瞩目。这种于纷纭万象里独重精神超越的生命诉求既使渔山区别于很多救世情怀浓烈的遗民儒士,同时,也使今人对于渔山之生命与信仰变化历程的追踪有了一条始终贯穿的线索。此文未曾将渔山之信仰探索历程进行明确的阶段化分析。......
2023-11-28
中者、仁者,为天命、人心之所系属。依此,他质疑无论是“戒慎与慎独的念头”,还是“主一无适”、“念常惺惺”,这些宋儒以来被特别表彰的工夫,若单靠自己之力,是难以“坐致中和天地”之天德境地的。何谓“以天自处”?......
2023-11-28
1607年8月徐光启扶柩回籍,次年邀郭居静自南京抵上海,其在沪家人均由郭氏付洗。上海教务在徐光启引领下得到较快发展,其岳丈吴小溪亦应在其守制期间皈依天主教[2]。徐光启是虔诚信徒,于教仪恪守綦严,其信念濡染子孙者甚深。与徐氏家族联姻的潘家后人,均出潘允端支裔。......
2023-11-28
在江南天主教文人研究部分,本书着重分析了三位上海教徒——孙致弥、许缵曾和吴渔山的信仰与情感演变,前二位乃天主教世家出身,但是属于第三、四代教徒。吴历(渔山)的情形与许、孙有所不同,他走的是“弃俗而圣”的道路。......
2023-11-28
事实上,上述士人自崇祯十年开始实施的“居敬穷理”、“迁善改过”活动,许多细则就是由陈瑚制订、经过众人讨论之后被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
2023-11-28
如果把许氏的敬天思想纯粹归之于其自得之悟,则或许失之于简单。同年的三月,即赴京之前,许氏便已将其天学思想之大概寄呈魏氏求正。许氏与这样一个人保持着较密切的往来,其对于他的敬天思想之推助自然不容小觑。......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