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三大女词人-徐灿与蕉园诗社

清代三大女词人-徐灿与蕉园诗社

【摘要】:(二)徐灿与蕉园诗社明末清初,女子结社、切磋诗艺之风渐盛。蕉园诗社大体分两个阶段,即“蕉园五子”时期和“焦园七子”时期。尝招诸女作蕉园诗社,有“蕉园诗社启”。前后两个“蕉园诗社”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作为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才女诗社,“蕉园诗社”崭露头角、引领先锋,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妇女文学的发展。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馀》第1页。徐灿《有感》,《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9页。

(二)徐灿与蕉园诗社

明末清初,女子结社、切磋诗艺之风渐盛。《红楼梦》里就曾描写过以探春为首的闺阁佳秀在大家庭院墙之内缔结“海棠社”、“桃花社”和大观园诗词唱和的韵事,这一结社现象在当时并不鲜见,甚至大有蔚然成风之势。清初浙江钱塘的“蕉园诗社”首开风气之先:“自来闺秀之结社联吟,提倡风雅者,当推蕉园诸子为盛”(79)。蕉园诗社大体分两个阶段,即“蕉园五子”时期和“焦园七子”时期。据梁乙真称:

先是,钱塘有顾之琼玉蕊者(有《亦政堂集》),工诗文骈体,有声大江南北。尝招诸女作蕉园诗社,有“蕉园诗社启”。时所谓“蕉园五子”者,即徐灿、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及玉蕊之女钱云仪也,而徐湘img7为之长……分题角韵,接席联吟,极一时艺林之盛事。(80)

“蕉园五子”之后,林以宁又与同里顾启姬等倡“蕉园七子社”,加入者有柴静仪(季娴)、冯又令、钱云仪、张槎云、毛安芳诸人。

蕉园诗社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其一,这些女子当时都是名门闺秀,出生于“诗礼簪缨”家庭,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其二,诗社之所以用“蕉园”命名,并非取自景点,而是取自著名诗人钱谦益的“蕉园”诗,“蕉园”和“绛云”都是钱氏储存书籍的地方,后来被大火烧毁了;其三,这些女子是亲朋或同里关系,杭州的秀美景色为这些“异样女子”提供了一方优游吟唱的乐土。

前后两个“蕉园诗社”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从其现存的诗词作品来看,诗友们或聚于幽兰雅室,对弈抚琴;或徘徊于小园香径,展纸设色,泼墨挥毫;或扁舟泛湖,游弋于景色优美的西湖上举行诗会。这对儒家女训所规定的无名、无声的家内生活是一种大胆的叛逆,让世人领略到在知识的浸润和韬养下的才媛们的独立自信。她们的超凡举动和博学品位,与世俗女子大相径庭:

是时武林风俗繁侈,值春和景明,画船绣幕交映,湖滣争饰,明珰翠羽,珠髾蝉縠,以相夸耀。季娴独漾小艇,偕冯又令、钱云仪、林亚清、顾启姬诸大家,练裙椎髻,授管分笺,邻舟游女望见,辄俯首徘徊,自愧弗及。(81)

这些闺秀才媛个个能诗,诗才斐然。每人为自己取了个“室名”,并用“室名”结集出版自己的诗作,如林以宁的《墨庄集》,钱云仪的《天香楼集》,柴静仪的《凝香室集》。诗作表现了对苍生社稷的关注,对女性生活的细腻感受,对文学的钟情及对友情的珍惜。在徐灿的《拙政园诗馀》和《拙政园诗集》里,我们可以读到清初江南才女的细腻、娇弱甚至慵懒。那些掩藏不住的经史功底、与生俱来的贵族风情和日后漫长的苦难感受,尽露笔端,激荡人心。

清初蕉园女性结社唱酬的活动对于拓宽她们的生活圈子,激发她们的创作热情以及提高她们的写作技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闺阁的天地里,彼此相互欣赏、推许,或甚至自成一个吟咏的小团体,这些活动也使清代闺阁文坛得以保有了活泼盎然的生机。”(82)作为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才女诗社,“蕉园诗社”崭露头角、引领先锋,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妇女文学的发展。

【注释】

(1)以上生平简介据赵尔巽《清史稿》卷五百零八,《列传》二百九十五,《列女》一,《陈之遴妻徐氏》,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50页。

(2)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集》卷首,第1—2页。

(3)许传霈等原纂、朱锡恩等续纂《海宁州志稿》卷二十九,影印民国11年排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4)陈赓笙重编、陈德锦校勘《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卷二十七《第九世一品徐夫人》。

(5)陈顾远《中国婚姻史》,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84页。

(6)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馀》第1页。

(7)徐灿《有感》,《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9页。

(8)徐灿《秋感八首》,《拙政园诗集》卷上,第35页。

(9)徐灿《初夏怀旧》,《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2页。

(10)徐灿《怀灵岩》,《拙政园诗集》卷上,第30页。

(11)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

(12)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第2页。

(13)王蕴章《燃脂余韵》:“拙政园,故大宏寺基,在娄齐二门之间,林木绝胜,嘉靖中王御史献臣侵占此地,以扩充自己的府第。沈石田、文衡山曾经作图,文图三十一页,每幅配以诗文,前后各有记。后归徐氏。中有住宝山,出产的茶叶最为神奇,为江南绝品。后陈之遴购买此宅,在任期间十年无暇归居,之后又遭贬谪,一日未居此地。”见卷四第36页。

(14)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拙政园诗馀》,第2页。

(15)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二百四十八,《列传》一百三十六,《颜继祖》,第6425页。

(16)陈之遴《浮云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卷九,第654页。

(17)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8页。

(18)王蕴章《燃脂余韵》,卷四,第35页。

(19)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118页。

(20)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卷二百四十五,《列传》三十二,《陈之遴传》,第9635—9636页。

(21)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卷二百四十五,《列传》三十二,《陈之遴传》,第9635—9636页。

(22)陈之遴《浮云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卷五,第616—623页;卷六,第624—631页。

(23)陈之遴《浮云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卷七,第632—643页;卷八,第643—652页。

(24)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卷二百四十五,《列传》三十二,《陈之遴传》,第9635—9636页。

(25)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3页。

(26)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38页。

(27)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1页。

(28)徐灿《送方太夫人西还》,《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4页。

(29)王蕴章《燃脂余韵》,卷四,第35页。

(30)赵尔巽《清史稿》卷五百零八,《列传》二百九十五,《列女》一,《陈之遴妻徐氏》,第14050页。

(31)吴骞《拜经楼诗集》卷一,影印清嘉庆八年刻增修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45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32)徐灿《和素庵写金刚经作》,《拙政园诗集》卷上,第12页。

(33)李振裕《白石山房集》卷十七,清康熙间香雪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43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33页。

(34)许传霈等原纂、朱锡恩等续纂《海宁州志稿》卷八,影印民国11年排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35)冼玉清《广东女子艺文考》,商务印书馆民国37年版,第6页。

(36)参见前文徐灿的婚姻奇缘部分,徐灿就是受父命嫁给陈之遴的。

(37)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www.chuimin.cn)

(38)《礼记》(《十三经注疏》本,世界书局1935年版)卷二十六,《郊特牲》十一,总第1456页。

(39)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95页。

(40)沈立东、葛汝桐《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年版,第637页。

(41)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集》卷首,第1—2页。

(42)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集》卷首,第1—2页。

(43)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拙政园诗馀》,第2页。

(44)王鹏运《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序》,载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

(45)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第2页。

(46)徐灿《舟行有感》(其三),《拙政园诗集》卷上,第14页。

(47)徐灿《答素庵西湖有寄》,《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2页。

(48)徐灿《秋日漫兴八首》(其二),《拙政园诗集》卷上,第38页。

(49)徐灿《秋日有感》,《拙政园诗集》卷上,第12页。

(50)徐灿《游仙诗四首》(其二),《拙政园诗集》卷上,第37页。

(51)徐灿《寄素庵》,《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页。

(52)徐灿《寒夜和素庵韵二首》(其二),《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8页。

(53)徐灿《游仙诗四首》(其四),《拙政园诗集》卷上,第8页。

(54)徐灿《得云瑢张夫人书》,《拙政园诗集》卷上,第13页。

(55)徐灿《西湖春望八首》(其四),《拙政园诗集》卷上,第12页。

(56)朱中楣《满江红·读陈相国徐夫人湘蘋词》,见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57)徐灿《秋日漫兴八首》(其八),《拙政园诗集》卷上,第39页。

(58)徐灿《同素庵游安平泉时以初度礼佛山寺次东坡原题韵》,《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3页。

(59)徐灿《素庵六十初度》,《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0页。

(60)徐灿《有感二首》(其二),《拙政园诗集》卷下,第2页。

(61)徐灿《舟中别恨寄素庵》,《拙政园诗集》卷下,第2页。

(62)李炳海《净土法门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诗及其与佛教的因缘》,《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

(63)徐灿《寒夜和素庵韵二首》(其一),《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7页。

(64)徐灿《夜坐》,《拙政园诗集》卷上,第10页。

(65)徐灿《探春华》,《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5页。

(66)徐灿《怀旧》,《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1页。

(67)徐灿《忆梅花》,《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1页。

(68)徐灿《咏梅》,《拙政园诗集》卷上,第42页。

(69)李晚芳《女学言行纂》,民国26年周氏师古堂影印本,卷上第5页。

(70)陈兆仑《紫竹山房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九辑第二十五册,北京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陈兆仑《生秋阁诗序》,第302页。

(71)叶绍袁《午梦堂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叶绍袁《午梦堂集序》。

(72)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卷一,第571页。

(73)冼玉清《广东女子艺文考》,商务印书馆民国37年版,第6页。

(74)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9页。

(75)转引自(美)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76)彭俪鸿《琴清阁词序》,杨芸《琴清阁词》,第1页,见徐乃昌辑《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清光绪二十一年南陵徐氏刻本。

(77)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53页。

(78)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清同治八年刻本,第19页。

(79)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中华书局民国21年版,第25页。

(80)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385—389页。

(81)转引自(美)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页。

(82)张宏生,张雁《古代女诗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