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徐灿与蕉园诗社明末清初,女子结社、切磋诗艺之风渐盛。蕉园诗社大体分两个阶段,即“蕉园五子”时期和“焦园七子”时期。尝招诸女作蕉园诗社,有“蕉园诗社启”。前后两个“蕉园诗社”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作为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才女诗社,“蕉园诗社”崭露头角、引领先锋,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妇女文学的发展。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馀》第1页。徐灿《有感》,《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9页。......
2023-11-27
引言 徐灿研究概况
明清两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闺中教育的相对普及,女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尤其是江浙一带,可谓才女辈出,著作丰富。而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徐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灿一生创作有诗有词,而以词为主,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词作不以撰作先后次序为序,而以小令、中调、长调分卷:卷上收小令55首,卷中收中调21首,卷下收长调23首,共收词99首。《拙政园诗馀》由陈之遴编次、作序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由其子坚永、容永、奋永、堪永付梓初刻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原本一卷,名《拙政园诗馀初集》,但未续出二集。后重刻,厘为三卷,附录一卷,附录收有关资料及各家评语。《拙政园诗馀》有乾隆三十三年耕烟馆藏版、褚堂琴香斋刊本,光绪二十一年南陵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民国11年博古斋石印本(乾隆嘉庆年间吴骞拜经楼丛书刻本)。《全清词·顺康卷》(1)第一册收录了徐灿的这99首词。
徐灿另有《拙政园诗集》,见于民国11年博古斋石印本(吴骞拜经楼丛书刻本),按体例编排,分上、下卷,卷上收五言古、五言律、七言律;卷下收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每一体中的诗作大致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共计246首。《拙政园诗集》直到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年)由陈之遴六世从孙敬璋将其所藏家传钞本出示吴骞,才得以刻印行世,故《拙政园诗集》的最初刻本比《拙政园诗馀》的始刻本晚150年,流传颇少。拙政园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名园,此园曾为陈之遴所有,故徐灿的诗、词集即以“拙政园”命名。
清人对徐灿词的评价很高,但未见有研究专著问世,对徐词的分析只是零星地见于一些词话家的词话里,多是对个别篇什的点评,且多系描述性的片言只语,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徐灿词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出版著作二部,发表论文近十篇。此外,出版的相关文学史及辞书对徐灿的诗词创作也有介绍和评价。如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专门辟有“清代妇女词史略”一节,论述了包括徐灿在内的7位女词人(2);邓红梅《女性词史》专撰“清代词坛的奇花——徐灿词”,分生平略论,词艺探析,徐灿、李清照词比较三部分来评述,较为详尽(3);香港黄嫣梨女士《清代四大女词人》也值得一提,此书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对徐灿词作及思想品行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4)。整理出版的两部专著:一是程郁缀先生的《徐灿词新释辑评》(5),不仅详细校注了其所有词作,而且收录了各种相关材料,诸如酬唱背景、创作背景、总评、本传及其他相关史料、拙政园诗词序跋等,对全面解读徐灿大有裨益;一是黄嫣梨的《月痕休到深深处——徐灿词注评》(6),选录徐词77首作以注解和点评,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一时期发表的近10篇论文,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平考辨:包括张毅《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赵雪沛《关于女词人徐灿生卒年及晚年生活的考辨》(《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比较研究:纵向将徐灿与李清照进行比较的论文,包括韦玲娜《苦难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论易安词与湘词》(《学术论坛》1999年第4期),张毅《略论李清照与徐灿词之异同》(《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横向将徐灿和其夫陈之遴进行比较者,如张毅《兴亡之感相国愧之——比较徐灿陈之遴唱和之词》(《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词作思想意蕴和题材拓展研究:包括张珍怀《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张毅《论徐灿〈拙政园诗馀〉》(《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文革红《清代闺秀词的代表——徐灿词研究》(《理论观察》2004年第4期)。(www.chuimin.cn)
词史地位研究,如张宏生《偏离与靠拢——徐灿与词学传统》(《暨南学报》2005年第2期)。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前人很少论及的徐灿思想性格及其成因,对徐词的思想意蕴、艺术特点、创作风格等,进行系统的审视和全面的研究,论证其在清代词坛、女性词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徐灿文学创作尤其是词作的整体面貌。
【注释】
(1)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委员会:《全清词》,中华书局1994年版。
(2)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90—615页。
(3)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299页。
(4)黄嫣梨《清代四大女词人》,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5)程郁缀《徐灿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
(6)黄嫣梨《月痕休到深深处——徐灿词注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有关清代三大女词人研究的文章
(二)徐灿与蕉园诗社明末清初,女子结社、切磋诗艺之风渐盛。蕉园诗社大体分两个阶段,即“蕉园五子”时期和“焦园七子”时期。尝招诸女作蕉园诗社,有“蕉园诗社启”。前后两个“蕉园诗社”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作为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才女诗社,“蕉园诗社”崭露头角、引领先锋,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妇女文学的发展。陈元龙《家传》,载徐灿《拙政园诗馀》第1页。徐灿《有感》,《拙政园诗集》卷上,第29页。......
2023-11-27
心由境生,伤春悲秋亦在情理之中。早年至中年时期的徐灿身为贵妇,生活优裕,此阶段吟咏的伤春悲秋之作为数不少。《拙政园诗馀》的99首词中约有40首题为春怨、春感、春怀或伤春,九首秋怀、秋感、秋暮,敏感是成就一个词人必备的条件,而春秋代序、阴晴冷暖的自然景物和起起落落的人生际遇给温婉多情的徐灿提供了丰富的感觉信息,使其绮思藻语,触绪纷来。......
2023-11-27
结语徐灿的词史地位和影响徐灿因其优秀的词作,在清代词坛、女性词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徐灿词拓宽了女性词的传统题材。邓红梅女士认为在女性词史上,徐灿开了清代女词人走出闺房、关注社会国家之先河,她不但深化了女性词的境界,也拓阔了女性词的思路。徐灿词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在女性词的发展史上,徐灿实在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徐灿词是女性词史中一道动人的风景,值得人们去反复流连,仔细玩味其中的韵味。......
2023-11-27
雨的意象在表现地域特征和时令特征的同时,尤其表现出女主人公缠绵孤凄的情感意蕴。这些意象纷飞飘洒,千姿百态,无不涂抹上“雨”的疏淡迷朦,传达出丰富的情思意趣。雨所形成的烟水迷离的景象,营造出梦幻般的诗情画意,让人情致缠绵,沉迷于细密清冷的意境中。清冷的雨丝,往往寄予词人对于社会、人生的忧思。......
2023-11-27
(二)词境的典雅神秀徐词用语秀雅而意境优美。徐灿词无论从内蕴的深隐、词境的浑成、气格的纯雅都与李煜有异曲同工之妙。词的题材也多为离恨别愁、思乡之情和亡国之痛;语言都少有秾艳的色彩,如清淡的水墨画,清新典雅,富于表现力。两首词都抒写亡国憾恨,徐词选用的自然意象有双重意义,表层伤春惜时,深层追悼故国。徐词秀雅入骨的大家风范,显示了清初整个词坛追求“醇雅”词风的特点。......
2023-11-27
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虽无组织之名,但常常围绕着某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或男性文人集会联吟、诗酒唱和,践行结社之实。这种清代女性的文学聚会又可分为“家居式”、“社交式”和“公众式”社团三种结社方式。“家居式”社团,以女性创作主体的家族化为主要特征。如《红楼梦》中有关“海棠诗社”的华美篇章,就是清代女性“家居式”结社的审美再现。......
2023-11-27
去年同宴乐,此日隔人天。开朗乐观的女词人一下子坠入人生的低谷,往日的一切已成过眼烟云,而今“断肠空有恨,难寄到君前”。诗人四十二岁时写有《庚子生日哭先夫子》诗,回忆过去的时光,抒写今日的凄凉。奕绘的早逝让她心如刀绞、泪如雨下,难以言尽的对丈夫的怀念之情,成了太清后期诗词的主要内容之一,长歌当哭,何其悲哀。......
2023-11-27
(一)意蕴的沉郁幽咽沉郁作为中国诗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源头可以远溯到屈原,如其在《远游》中有“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后经陆机、钟嵘阐发,直到杜甫,沉郁作为一种诗学风格才渐渐浮出水面,得以确认。她有着十分敏感的心思、偏于柔弱的个人心性与聪慧过人的才思,但却没有大声疾呼和抗争的勇气,只能在词中沉郁幽咽地低徊小唱。词人通过对词意一层一层的翻折,将所要表达的情绪写得无比幽咽。......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