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证资料运用的方便计,我们就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和大通县朔北藏族自治乡调查的原貌,刻画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中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状况。这一切都反映了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中,调整村民关系的“权威”资源正在进行重构和整合,人们对法律的依赖程度在逐渐提升。......
2023-11-27
三、进一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
由于西部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机会少,再加上人治的传统深厚和游牧生活方式的影响,法律意识普遍淡漠。广大的农牧民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够积极维护法律,才能实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依法行政。问卷调查也显示出当地对法律知识要求的迫切性。
近年来各少数民族地方基层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普法力度。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在“五五”普法工作中,该县共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141个,成员765人。将普法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健全了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平时检查及年终考核。(www.chuimin.cn)
普法主管部门与政法、国土、城建、环保、工商等部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6·15”环境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送法下乡等宣传活动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展出宣传展板、现场咨询、散发宣传材料、播放影视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宪法》、《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法》、《天祝藏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水法》、《森林法》、《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据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改县共进行较大规模的法律法规宣传354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7万余份,出动宣传车240辆(次),刊出黑板报、墙报1240多期,广播电视宣传12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16万多人(次)。县司法局编印《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节选)汇编》1万册,征订《“五五”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4000余本,《农民普法知识读本》《维护社会稳定法律知识问答》等普法宣传资料1200多本,并发放到了各单位、乡镇、学校、行政村及部分农牧民群众手中。部署了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加强了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农牧民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青少年学法中,全县各中小学实行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制度,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进课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了法制教育内容、课时、师资、教材、领导“五落实”。2007年以来,全县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课320多课时,受教育师生达6万多人(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中,共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160多人(次);在民族宗教界人士学法中,以民族宗教界人士、寺庙僧侣、信教群众为重点对象,采取召开座谈会、讨论等形式向他们宣传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特别是今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该县有关部门抽调专人先后到15座藏传佛教寺院、寺管会,对全体僧人和寺管会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培训,举办培训会议6期6场(次),培训人员151人(次),编译、印发《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教育》读本230册,《高举爱国旗帜,维护法律尊严》60本,《维护社会稳定法律知识问答》60本,召开法制宣传教育宣讲会53场(次),召开座谈会87场(次),受教育面达97%以上。加大对农牧民法律宣传教育。县普法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先后4次分别到松山、天堂、打柴沟、炭山岭等乡镇,对当地农牧民宣传了《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土地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等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4万余份,悬挂横幅20余条,受宣传教育的农牧民达5万多人(次)。乡镇与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制社区”的创建活动,公民的学法、守法意识普遍增强。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第二批全省民主示范村”2个。[6]
总而言之,一是通过法律实践和法律宣传使西部地区的公民具备法制社会的法律意识。包括树立法律平等的意识、法律的尊严,培养法律至上的意识、法律保障人权的意识、主权在民的意识、依法行政的意识。二是针对西部地区不同的群体加强普法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加强对民族宗教界人士、寺庙僧侣、信教群众的法制教育;推进农牧民的法治教育;重视对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三是创新方式、丰富载体,扩大普法宣传教育覆盖面。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开辟法制专栏和网页,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要重视集中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日常教育,着力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知法守法的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普法渠道,扩大普法覆盖面,力争消除普法的“死角”和“盲区”。
有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的文章
以实证资料运用的方便计,我们就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和大通县朔北藏族自治乡调查的原貌,刻画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中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状况。这一切都反映了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中,调整村民关系的“权威”资源正在进行重构和整合,人们对法律的依赖程度在逐渐提升。......
2023-11-27
课题组就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诉讼的意向和实际存在状况进行了调研。征地补偿救济就是一个“多上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行政执法领域。......
2023-11-27
附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您的个人情况1.民族:A.汉族B.回族C.藏族D.蒙古族E.维吾尔族F.壮族G.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2.文化程度: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专E.大学F.研究生及以上________3.职业:A.公务员B.村干部C.农民D.牧民E.学生F.工人G.个体户H.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4.您的年龄:_________。......
2023-11-27
广大公众缺乏对环境法律法规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等现象愈演愈烈,极大地刺激着公众对法律复杂的心理,大多数公众表现出对行政执法和司法状况的不满与失望。......
2023-11-27
(二)地域性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流行的宗教除了具有“一族一教”的鲜明特点外,地域性特点也很明显。首先,从近期看,西部少数民族宗教气氛浓、信众比例高的状况不会改变。西部民族地区宗教状况历史地基缘于落后经济状况、严酷的自然条件,这一情况的根本改变尚有待时日,短期还难以走出现实生活的艰辛。......
2023-11-27
(三)相对稳定性执法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指行政执法环境一经形成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它会持久地、重复地作用于特定时空内实施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表现为行政执法环境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当然,承认行政执法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并不等于否认行政执法环境的可变性或适应性。......
2023-11-27
《西部开发实施意见》第1条即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和《西部开发实施意见》的适用范围是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民族自治州。西部是我国目前自然风貌保持最完好的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2023-11-27
这从我们在西部民族地区关于民众对宗教的态度的实地调研中也能得到证实。我们在西部民族地区调研时发现,青年一代并没有他们上一代人那样的“宗教差别”观念。总上来看,由于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信教群众对宗教的态度趋向理性化发展,宗教的世俗化、民间性特征越发显露出来了。......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