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资源的天然屏障。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最后,由于长期实行持续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西部民族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生态平衡失调、植被净化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绝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已成为中国自然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
2023-11-27
六、教育投入问题比较突出
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紧张,一直是妨碍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大多处于偏僻山区、牧区,尤其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临夏的农村,用“千沟万壑”来形容当地的地理条件是毫无夸张成分,这里的办学条件差,而且教育先天不足,因此就特别需要国家实施优惠政策,在教育经费上给予特别照顾,以实现教育上的公平。
(一)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基础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很高。樊胜根等(2002)通过研究发现,在农村三大公共投资(指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中,教育公共投资的扶贫效果最显著,对农业、非农业以及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回报率也很高。钱克明(2002)的研究表明,农村教育投资对农牧业产值增长的边际贡献要高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教育投资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8.43元,而每增加1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仅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6.75元)。然而基础教育的回报周期很长,微观的不确定性较大,人口流动又使这种回报难以定位,导致地方政府和部分家庭对基础教育投入减少。”[41]1995年公布实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少地方并未真正做到这“三个增长”。
1993年,中央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但是,这一目标到目前为止(2009年3月)仍未能兑现。2002年是3.41%,2003年、2004年是2.79%,2005年是2.83%,2006年是2.27%。199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是5.2%,高收入国家平均在5.5%以上,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6%。1998-1999年,土耳其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印度为3.2%,俄罗斯为3.5%,菲律宾为4.2%,而美国是5%。[42]国际上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至1000美元时(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就已突破1000美元),这个教育投入比例的下限是4%。所以,国外评论说,中国不重视教育,在世界的排名在130名以后,位于131至133之间,比非洲的卢旺达还低。[43]
另外国家的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出台得快,各种配套政策不完善。现在政府对义务教育虽然“保”了,但国家制定的保障标准是逐年到位,而且保障标准很低。原来用于维持学校运转、来自学生的主要收费项目却被一次性取消,原有收费渠道突然“断奶”,使学校支出与新的收入之间形成“剪刀差”。以重庆市开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例[44],据初步测算,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全县学校每年减少经费投入达5600多万元。政府的投入在目前保障学校运转都很困难,更少有经费用于偿还原有债务,而且在2008年秋季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经费压力会更加沉重。2008年,审计署公布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更加说明了这个问题。就经费投入总量方面发现的问题有:[45]
1、经费投入半数不及时。54个县中,有29个县的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分配并拨付的资金达1.10亿元。其中,有13个县的资金滞留平均超过6个月,最长的甚至超过1年。6个省的财政、教育部门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两个省的教育部门滞留或结余以前年度安排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专项经费1.27亿元。此外,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有3个省未按照规定的分担比例落实资金,少承担资金1.08亿元。
2、农村学校债务负担重。截至2007年6月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负债达26.88亿元,平均每县4978万元。部分学校由于无财力偿还,被债权人强行封校、学生被迫停课;有的学校被诉诸法院,被强制划走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www.chuimin.cn)
(二)教育乱收费、挤占挪用教育费用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教育乱收费问题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近20年来形成的,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和讨伐的社会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有学者认为是因为“逐利的社会风气催生教育乱收费的形成”。[46]
图表66 教育乱收费调查结果统计
2008年7月4日,审计署公布了对16个省(区、市)的54个县(市、旗)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存在乱收费和挤占挪用的问题:[47](1)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一是自立项目乱收费和收取明令禁止的费用,总计5109.99万元;二是违规代理收费,总计11181.58万元。(2)挤占挪用现象严重。54个县中,有46个县的中小学校和教育、财政部门共挤占挪用公用、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1.15亿元,占全部被审计县中的八成。资金被用于教职人员经费、学校基建、日常办公、偿还债务及购车等。
②中国教育网.关于为何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3.9.26。
有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的文章
首先,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资源的天然屏障。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最后,由于长期实行持续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西部民族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生态平衡失调、植被净化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绝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已成为中国自然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
2023-11-27
毫无疑问,行政执法体制是与国家行政体制紧密相关概念范畴,就此来看,与行政执法体制相关的“体”应当是指“格式或形式”,“制”应当是指“法度、制度”。尽管如此,“体制”的基本含义是确定的,是指形成客观事物结构、形式的基本规则或法度。......
2023-11-27
相比之下,明确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中不存在“三乱”现象的人仅占受访人员总数的24.8%,尚不到受访人员的总数的四分之一,且大部分是在西部民族地区相对特别贫困的农村,大部分为山区。......
2023-11-27
调研数据显示,受访人员的87.4%对“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持积极、正面的评价。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中,由于有些行政执法人员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导致出现执法语言粗野、行为恶劣等不良现象,甚至有些行政执法人员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见色忘乎所以,充当违法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图表4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调查......
2023-11-27
相反,超过了受访人员总数半数即52.2%的人,对当地农民权益受保护的总体情况作出的都是负面评价。显然,调研当地农民权益获得保护的总体状况堪忧,有待改善。相反,对当地政府政务公开情况不满意的仅占受访人员总数的12.5%。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在每一具体事项上,亦均各有不低于12.0%的人持“不满意”这一明确的负面评价。......
2023-11-27
在行政法领域,农民正逐步改变着传统意识,当政府行为给自己造成损害时,懂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救济。同时,在当地非规范的行政执法、司法大量存在。农村司法机构很难完成其应负担的社会使命。[4]陶清德.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建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6。......
2023-11-27
(一)教育行政执法的概念教育行政执法是由教育行政和执法这两个关键词组成。从我国《教育法》的内容来看,其中相当一部分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在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范围之外。由此可见,教育行政执法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以外其他行政机构的职责的组成部分,教育行政执法的主体具有多元性特征。......
2023-11-27
户籍登记就是对辖区内居民的民族身份进行行政确认的职权执法行为,它是一项事关居民各项合法权益的重要行政执法活动。这就是说,批准设立民族乡是乡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可见,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规章的根本特点是执行性的,而不是立法性的。......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