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地农村行政执法的整体状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由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现代化进程较慢,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较之于非民族地区、城镇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具有特殊性。......
2023-11-27
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
虽然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来衡量其素质,但不能否认,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通过分析受访者文化程度和对问卷设计具体问题的认识来衡量这一问题。公务员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要素,是行政权力的实际执行者,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依法行政最早源自大陆法系国家,是指一切行政活动必须符合法律,即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必须有法律依据,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严格地依照法定方式和法定程序进行。其核心是用法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守法,强调的是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责权统一。依法行政能否取得成效、区域行政法制现代化能否良性发展,关键取决于公务员自身的素质。目前我国80%以上的法律、近90%的法规都要靠行政机关执行,而这些主要靠公务员来落实。公务员的素质指其应具有的资质和素养,其中包括:法治观念、信仰理念、职业道德、知识能力、技能、文化素养等等。
当前,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几乎都与行政主体素质不高有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偏远、经济不发达,公务员的素质较之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一定差距,学历层次较低,权利本位意识,特权意识、唯上唯权等传统行政观念浓厚。我们专门就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对于该项调研,我们是分成两卡进行的: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的自我评价,二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的评价。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的自我评价涉及的总题目是“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如何”,有三个选项:(1)“很高,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基本上都能搞明白”;(2)“一般,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时常搞不清楚”;(3)“很低,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总是搞不清楚”。
图表29 农村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自我评价(www.chuimin.cn)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行政执法人员的自我评价不是很高。19.66%的受访者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很高”,累计58人;近7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一般”,“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时常搞不清楚”,累计203人,占受访人员总数的68.81%;还有近1/10的受访者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很低”,“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总是搞不清楚”,共计32人,占受访人员总数的10.85%。可见,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对自身行政执法水平的认同度不是很高,执法人员缺乏执法自信。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当地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评价会更有说服力。我们在调研中设计了和干部调查相同的题目和选项。该项调查中,交来有效调查问卷409份。受访群众中有70人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很高”,“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基本上都能搞明白”,占受访人员总数的17.03%;有286人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一般”,“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时常搞不清楚”,占受访人员总数的69.59%;另有53名受访群众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很低”“对执法中的法律问题总是搞不清楚”,占受访人员总数的12.90%。(见图表30)这就是说,82.97%的群众认为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一半。由此可见,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行政人员的法律素质的评价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图表30 群众对当地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评价
正是通过无数的行政执法个案,人们才形成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评价。因此,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当地行政执法的总体认知。从上面两项调查结果都反映出,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一般群众,对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评价都不高。尤其是当地群众的评价更能说明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有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的文章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地农村行政执法的整体状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由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现代化进程较慢,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较之于非民族地区、城镇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具有特殊性。......
2023-11-27
公务员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要素,是行政权力的实际执行者,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依法行政能否取得成效、区域行政法制现代化能否良性发展,关键取决于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当前,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几乎都与行政主体素质不高有关。图表29农村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行政执法人员的自我评价不是很高。......
2023-11-27
相反,超过了受访人员总数半数即52.2%的人,对当地农民权益受保护的总体情况作出的都是负面评价。显然,调研当地农民权益获得保护的总体状况堪忧,有待改善。相反,对当地政府政务公开情况不满意的仅占受访人员总数的12.5%。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在每一具体事项上,亦均各有不低于12.0%的人持“不满意”这一明确的负面评价。......
2023-11-27
调研数据显示,受访人员的87.4%对“当地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持积极、正面的评价。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中,由于有些行政执法人员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导致出现执法语言粗野、行为恶劣等不良现象,甚至有些行政执法人员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见色忘乎所以,充当违法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图表4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调查......
2023-11-27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行政执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首先,西部民族地区的行政执法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最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是在千百年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不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历史、经济、文化的民族根基。这些都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中要解决的复杂而特殊的问题。这是由民族地区特殊的地域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决定的。......
2023-11-27
这表明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良好,农村行政执法的工作机制在良性运作。实行政府工作和决策征求意见、建议机制。......
2023-11-27
(三)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低的具体表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文化素质低,加之客观上学习不够,造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理念的普遍残缺。行政执法人员普遍将自身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对立化,将行政相对人的任何不满情绪、不满行为刑事化。......
2023-11-27
可以显见,在这样的官方观念支配下进行一个主权国家的族群识别和制定民族政策的消极后果:民族自治权和族群问题“政治化”、民族政策“区域化”。因此,族群在社会体系或与它族的社会交往中,以“共同利益意识”限定我群的边界而排斥他人。从初级族群到次级族群直到最高级的族群形态国家。......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