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实效不理想的问题研究

行政执法监督实效不理想的问题研究

【摘要】:当地农民权益活的保护情况反映出当地的行政执法状况以及行政执法监督状况的实施效果的理想与否。由此可见,调研当地行政执法监督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待改善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作为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行,其所产生的实效将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

五、行政执法监督实效不理想

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行政执法监督,在监督实效上并不理想。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的结果发现:当地民众对于行政执法监督处于一种非常冷漠的状态,如在青海省土族互助县的村民交谈时,当问及对当地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否满意时,当地村民表示不知行政执法监督为何物,在日常生活中从未发现有行政执法监督活动的存在,但表示当地的行政执法状况糟糕。行政执法监督活动作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当地民众反应行政执法状况很差,而对行政执法监督却闻所未闻,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负面评价。

调研数据显示,对当地农民权益受保护的总体情况评价,受访人员中持正面评价即肯定看法的仅338人,尚不足受访人员总数的47.8%。相反,超过了受访人员总数的过半即50.8%的人对当地农民权益的保护情况做出的是负面评价。当地农民权益活的保护情况反映出当地的行政执法状况以及行政执法监督状况的实施效果的理想与否。由此可见,调研当地行政执法监督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待改善和加强。

表12 农民合法权益获得保障的情况

img13

古人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也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33]法律实施是法律运行的最关键环节,法律能否有效实施及实施的力度如何,是法律能否产生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行政执法监督作为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行,其所产生的实效将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经过调研发现,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行政执法监督的实效不尽人意,具体表现为:有关行政执法监督立法不到位,行政执法监督运行机制不健全,民众行政法意识尤其是行政执法监督意识低下,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作风泛滥,这些均成为我国西部民族地方农村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与取得显著实效的障碍。

【注释】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2]辛海.论我国行政监督的完善与强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

[3]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7-228。

[4]杨启敬.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97。

[5]刘志坚,程雁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刘志坚,程雁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5。

[7]乌兰察布市国土局网[EB/OL].http://www.wlcbgtj.gov.cn。

[8]中国合江公众信息网[EB/OL].http://www.hejiang.gov.cn。

[9]灵武红盾信息网[EB/OL]http://www.lwgsj.gov.cn。

[10]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1。

[11]刘志坚,程雁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6。

[12]刘志坚,程雁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6。

[13]华商报〔EB/OL〕.http://hsb.hsw.cn。

[14]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8。(www.chuimin.cn)

[15]张庆福.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151。

[16]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8-239。

[17]江泽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监督.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31。

[18]中国选举与治理网[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19]中国选举与治理网[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20]参见:《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21]参见:《关于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审查结果的报告》

[22]〔EB/OL〕.http://www.hdpa.gov.cn/html/409/8929.html

[23]参见:国际在线专稿.少数民族政协委员谈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变化.2008-03-14

[24]刘志坚,韩雪梅,韩林.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公民行政法律意识调查.青海社会科学,2005.2。

[25]参见: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2008年政府文件《政府法制建设》

[26]王欢,卢护峰.略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5.119-110。

[27]陈智广.地方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1。

[28]莫于川.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论要.法学评论.2000.1。

[29]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于行政权力的不当行使而侵犯了某些利益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当此正当利益的诉求缺乏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时,经过策划和酝酿而采取聚众共同实施的的集体上访、围攻党政机关,游行示威,罢工、罢市、罢课,绝食静坐,与维持秩序的公安民警对峙等形式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行为。

[30]来源:甘州在线[EB/OL].http://www.iyaxin.com

[31]刘艺工.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点.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32卷第一版。

[32]官波.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依存和冲突——少数民族地区法律多元个案透视.思想战线,2004年第6期:第39-40页。

[33]〔美〕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