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国家战略:发展新兴产业

中国国家战略:发展新兴产业

【摘要】:1.中国发展新兴产业应选择先发战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展新兴产业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必须采取先发战略以赢得局部的绝对优势。

一、发展新兴产业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要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引发技术和产业变革,做好战略决策储备、科技创新储备、领军人才储备、产业化储备。

1.中国发展新兴产业应选择先发战略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展新兴产业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必须采取先发战略以赢得局部的绝对优势。后发国家的工业化,一般会从后发优势出发选择后发战略,后发战略的基本要点是技术上跟踪模仿与产业上承接转移。技术上跟踪模仿表现在技术选择上就是以先发国家的选择为选择,表现在技术路线上就是以先发国家的技术框架解决问题,面向外需,顺轨创新。产业上承接转移就是按照先发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即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环节在内的模式承接国际加工制造业与高消耗、高排放。后发战略的确有历史贡献,但若仍采取它来发展新兴产业则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新兴产业发端于原始创新,是打破原有技术轨道的、动态的、持续的、毁灭性的创新,即使从发达国家引进新兴产业,若不依靠自身的原始创新也无法实现高端化。

而先发战略就是在后发国家的某些方面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以后,集中优势在一些产业、地区和领域中跳跃式发展,造成局部的强势,进而带动全局的跃升,这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正处于先发创新的历史节点上,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日益强烈,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同时,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大国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同时面临三大机遇,即新科技革命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时机、全球经济调整和转型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的新契机、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振兴重点产业联动发展的机遇。可以说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中国已经具备了局部先发优势。

2.中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要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www.chuimin.cn)

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在四个方面有所侧重:一是要以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重点;二是要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重点;三是要以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四是要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破关键薄弱环节为重点。

中国已把培育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以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此,中国主要应开展六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二是切实加强新兴产业的创新体制政策;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四是及时推进相关产业的改革;五是建立健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六是大力开展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

在正确看待优势与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不掌握,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不完备,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投融资体系没有建立,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才能在这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

3.中国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

目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其重点是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基础性地位和重大意义,确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大部署,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增加投入等方面入手,务实、系统地提出加快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为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奠定政策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是理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任务,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和产业区域布局,确定需组织实施的重大任务和建设时序,提出政策保障措施,从而确立中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