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差序格局与变化趋势:2013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发展报告

差序格局与变化趋势:2013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发展报告

【摘要】:在这种总体发展趋势之下,本节的描述和分析进一步表明我国法学研究项目和经费呈现出某种差序格局及其变迁。

三、差序格局与变化趋势

基于资料的可获得性以及分析的便利,本节主要聚焦于纵向项目及经费的考察,但从前述内容来看,可以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研究项目和经费状况做出一个总体的趋势判断,即“越来越多元的项目设置、越来越多的项目立项、越来越多的经费投入与越来越多的经费支出”。这种趋势既反映了我国法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客观上包含了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能够为法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凸显出法治实践对理论需求的增强,以及国家和社会对法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

在这种总体发展趋势之下,本节的描述和分析进一步表明我国法学研究项目和经费呈现出某种差序格局及其变迁。(www.chuimin.cn)

抛开本专科院校不论,地方院校的研究项目一直远远超过其他两类院校,但其经费除个别年份(1994年和1997年)以外却少于教育部直属院校,最低的年份仅有后者的30%左右,2008年以来基本上徘徊在70%左右。如果再次假定经费的多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学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上述差异或许能够表明不同院校在研究课题重要性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序格局既可能是因为研究能力和兴趣等因素所致,也可能受某些主观判断或者政策倾斜的影响。

项目和经费既是法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也能对法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节展示了我国法学研究的许多积极进展,但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应当说明的是,本节主要致力于对项目和经费本身的分析,实际产出、项目申报及经费制度显然也值得高度关注。鉴于前者研究尚不充分,后者改革正在进行[103],这些问题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予以讨论。此外,研究工作本身有不同的旨趣,有的可能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则可能致力于应用研究。研究项目类别不仅反映了项目设计者和发布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反映出申请人和法学研究人员的偏好,对于衡量我国法学研究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受篇幅所限,有关项目类别和经费情况,以及由此凸显出的法学研究风格、能力及其在不同院校的具体表现,只能留待以后再集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