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职业法学教育的性质发生了转变,转变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即使在职人员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新颁布或修改的法律。......
2023-11-27
二、各院校培养目标描述
(1)目标多元。尽管同属于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但各个院校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也有专业性人才的要求;既有实践型、应用型的要求,也有学术型的要求;既有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有职业教育的目标;既有人文素质的要求,也有自然科学素质的要求;既有精英教育的目标,也有多层次人才的目标;既有法律基础理论的要求,也有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既有素质教育、大气的追求,也有继续深造准备的目标;既有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有掌握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专业知识的要求。
(2)特色明显。作为高等法学的基础学位,表4—1中体现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各个院校的基本定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也和院校的具体特征有所结合。综合类、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中,强校基本以厚基础为目标,定位相对较低,而一些排名并不太靠前的院校,则反映出多元培养的思路,既有实践人才的目标,也有研究人才的目标。综合类大学中,排名靠前的法学院校,培养目标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个院校优势学科的主导地位,如北京大学法学院大气的要求、浙江大学法学院厚法理基础的要求。传统的理工类院校以及其他专业性院校则结合院校特征,设定一些特殊的培养目标,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等。(www.chuimin.cn)
(3)职业伦理要求不明确。与法学教育职业教育属性不明确相对应,各个法学院校对法学本科生也没有形成相对应的技术性和公共性目标,也就是没有形成明确的实践技能要求与鲜明的职业伦理要求。法律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性,各个法学院校对于实践性的要求相对明确,但与之相应的职业伦理要求则相对弱化,在这一点上,各个法学院校缺乏明确的共识,这也是令人遗憾的。
(4)学制统一,修习年限差异明显。法学本科教育的学制设置和修习年限设置反映出了各个院校在学生培养执行方面的要求强度。一般而言,各个法学院校的学制设置都是4年,这一点几乎没有例外。但是,在修习年限的设置上,各个院校则千差万别,但下限一般为3年,上限为8年。一般而言,各个院校都有一定的弹性规定空间,但一些院校的培养方案没有体现出这种弹性。
有关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3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文章
1981年7月司法部召开的政法学院教育工作座谈会,把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司法工作以及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38]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样具有时代的特点。......
2023-11-27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参与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类型和实务部门需求,研究制定本校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国家指导标准。......
2023-11-27
在法学教育的改革发展阶段,师资一直是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条件、考试、认定等做出规定。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指引下,在法学教育的改革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3-11-2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法律科学文库”,产生了诸多法律精品著作,例如朱景文的《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范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陈瑞华的《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等等。“丛书”、“文库”目前已经成为出版的一种特色鲜明的“品牌”方式。......
2023-11-27
“双百”活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双百”活动质量效果需进一步提高。“双百”活动的相关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省法学会作为“双百”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之一,承担着活动的筹划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但由于人力不足、行政经费少等原因,导致出现活动组织推动和相关保障不到位的情况。......
2023-11-27
“四五”普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提出要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要努力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社会的法律化管理水平。......
2023-11-27
其他学校培养方案具体组成部分名称略有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差别。培养方案的各项内容中,学分分布和课程结构是主体部分。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主体部分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