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乡亭之任:三老、孝弟、力田,助成风俗,有禄秩

汉乡亭之任:三老、孝弟、力田,助成风俗,有禄秩

【摘要】:汉时乡亭之任,则每乡有三老、孝弟、力田,掌劝导乡里,助成风俗,皆有禄秩。隋、唐以后,所谓乡亭之职,至困至贱,贪官污吏非理征求,极意凌蔑。译文汉朝时乡亭这一官职,每乡有三老、孝弟、力田,负责劝导乡里,帮助改善风俗,都有俸禄。因此戾太子获罪,而壶关三老得以申诉太子冤情。隋、唐以后,所谓乡亭之职,极为困苦卑微,贪官污吏无理征收索求,肆意凌辱蔑视。

汉时乡亭之任,则每乡有三老、孝弟、力田,掌劝导乡里,助成风俗,皆有禄秩。而三老、孝弟、力田为尤尊,可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故戾太子得罪,而壶关三老得以言其冤。王尊为郡,而东郡三老得以奏其治状。至于张敞、朱博、鲍宣、仇香之徒,为显宦有声名,然其猷为才望,亦皆见于为亭长、啬夫之时。隋、唐以后,所谓乡亭之职,至困至贱,贪官污吏非理征求,极意凌蔑。故虽足迹不离闾里之间,奉行不过文书之事,而期会追呼、笞捶比较,其困踣无聊之状,则与以身任军旅土木之徭役者无以异,而至于破家荡产不能自保,则徭役之祸反不至此矣。然则差役之名,盖后世以其困苦卑贱同于徭役而称之,非古人所以置比闾族党之官之本意也。故或倚法以为奸,或匿赋以规免,而汉之所以待三老、啬夫、亭长者,遂不可望于后世。吁!可叹矣!

注释

①戾太子、壶关三老事见“田千秋之贤”条注。②啬夫:小吏的一种。③比较:旧时官府征收钱粮、缉拿人犯等,设有期限,到时间不能完成者,须受责罚,然后再限期完成,称作“比较”。④困踣(bó):困顿潦倒。⑤比闾: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泛称乡里。(www.chuimin.cn)

译文

汉朝时乡亭这一官职,每乡有三老、孝弟、力田,负责劝导乡里,帮助改善风俗,都有俸禄。而三老、孝弟、力田尤为人尊重,可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因此戾太子获罪,而壶关三老得以申诉太子冤情。王尊做东郡太守时,东郡三老得以上奏其施政成绩。至于张敞、朱博、鲍宣、仇香之徒,做到高官时有好的名声,但是其功业、才能、声望,也都是显现在做亭长、啬夫之时。隋、唐以后,所谓乡亭之职,极为困苦卑微,贪官污吏无理征收索求,肆意凌辱蔑视。因此,虽然其足迹不离闾里之间,负责的不过文书之事,但是规定时间内的催逼、鞭打、逾期受罚、另设期限等,其困顿潦倒、无可奈何之状,与身有服兵役、营土木等徭役的人无异,而至于家破荡产不能自保,徭役之祸反而没到这种程度。差役之名,大概是后世因为其困苦卑贱等同于徭役而这样称呼,不是古人设置乡里族党之官的本意。因此有的凭借法律,以做奸恶之事,有的逃税赋以设法免除,而汉朝对待三老、啬夫、亭长的方式,因而不要期望在后世看到。唉!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