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千百年眼》:汉选法之善,全面交付给公论的选拔官员法规

《千百年眼》:汉选法之善,全面交付给公论的选拔官员法规

【摘要】:汉选部①有尚书,自县令以上,始赴尚书调选。朝廷无迁选之劳,官府有荐贤之实,贤否勤惰,各察于其属之长而黜陟之。周景以刺史而辟陈蕃为别驾,王涣以方城令而辟仇览为主簿,此属之辟于郡县者也。此汉之选吏,所以一付之公论,而尤未至纤悉于法也。因此,由州县选拔的辅佐官员、属吏,之后为五府任命。汉朝这一选官法,是全部交付给公论,没有巨细靡遗地写进法令。

汉选部尚书,自县令以上,始赴尚书调选。其余郡县之属吏,至于公府之掾曹,各自辟于其长。其诸侯王国,自内史以下,亦皆得以自除。朝廷无迁选之劳,官府有荐贤之实,贤否勤惰,各察于其属之长而黜陟之。故干佐曹吏拔于州县者,然后为五府所辟;五府举掾曹,然后为朝廷所用。推而至于公卿之尊,初未始有限也。故何武以大司空辟鲍宣为佐曹掾,史高领尚书事而辟匡衡为议曹史,此曹掾之辟于公府者也。周景以刺史而辟陈蕃为别驾,王涣以方城令而辟仇览为主簿,此属之辟于郡县者也。是以士之修洁于家,而闻誉达于朝廷,往往辟书交至其门而无遗才。此汉之选吏,所以一付之公论,而尤未至纤悉于法也。后世吏部注拟,下自监官、管库之微,一切选之尚书,按其年劳资格,而例以与之,若执左券而责偿其主,奚暇问其贤不肖哉!

注释

①选部:官署名,即后来之吏部,主选举祭祀等事。②公府:官府。掾曹:官府属官,因分曹治事(即分科办事),故称。③五府: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一说为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以及后将军府。④佐曹掾:应为“西曹掾”,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⑤注拟:唐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⑥左券:见“武帝遗命”条注。(www.chuimin.cn)

译文

汉朝选部有尚书,自县令以上,才到尚书处调选。其余郡县的下属官吏,甚至于官府的属官,各自由其长官征召。诸侯王国,自内史以下,也都是自行任命。朝廷不用选举、调动官员,官府事实上推荐贤能,贤能与否,勤政与否,各自由其长官审察而决定废黜或升迁。因此,由州县选拔的辅佐官员、属吏,之后为五府任命。五府推举属官,然后为朝廷所用。推举而至于公卿之尊位,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何武以大司空的身份征召鲍宣为西曹掾,史高领尚书事而征召匡衡为议曹史,这是属官由官府征召的例子。周景以刺史的身份而征召陈蕃为别驾,王涣以方城令的身份而征召仇览为主簿,这是属于由郡县征召的例子。因此,士子修身于家,高洁的名声达于朝廷,往往征召的公文送上门,因而没有人才遗漏。汉朝这一选官法,是全部交付给公论,没有巨细靡遗地写进法令。后世吏部注拟的制度,下自监官、管库等微小的官吏,一切都由尚书选举,按其年资、功劳等资格,而按成例授官,就好像拿着左券而向债主索偿,哪有闲暇关心他贤良与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