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会之,号长啸,婺州金华人。②“王者之迹”句:语出《孟子·离娄下》。迹,杨伯峻认为“迹”为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采诗的官。④参“胶舟之报”。⑤穆王回徐方之驭:造父善驭,挑选了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骏马,由造父驾驭,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国趁机叛乱,穆王驾千里马急归,平定了叛乱。事见《史记·赵世家》。......
2023-11-27
《周颂·昊天有成命》曰:“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所谓二后者,文、武也,则成王者,成王也,犹文王之为文王,武王之为武王也。然则《昊天有成命》当是康王以后之诗②,而毛、郑之说谓《颂》皆是成王时作,遂以“成王”为“成此王功”,不敢康宁。《执竞》③曰:“执竞武王,无竞维烈④。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所谓“成康”者,成王、康王也,则夫《执竞》者,当是昭王已后之诗。而毛、郑谓是武王时作。各出其意,以增就其说,而意又不同。毛以为成大功而安之,郑以为成安祖考之道。若此者,使后世何所适从哉?噫!以为成王、康王,则于诗文理易通,如毛、郑之说则文义不完而难通。然学者舍简而从迂,舍直而从曲,舍易通而从难通,或信焉而不知其非,或疑焉而不敢辨者,以时世既远,茫昧而难明也。
注释
①毛、郑:汉代《诗经》学者毛亨和毛苌公及郑玄的并称。②然则《昊天有成命》当是康王以后之诗:因此诗多述成王之德,为祀成王之诗,故有此说。③《执竞》:《周颂·清庙之什》中的一篇。竞,强。执竞,坚持其自强不息之心。④无竞维烈:功业宏伟,无人能与之比。(www.chuimin.cn)
译文
《周颂·昊天有成命》说:“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所谓二后者,文王、武王也,则成王者,成王也,就像文王之为文王,武王之为武王。因此,《昊天有成命》应当是康王以后之诗,而毛、郑之说,认为《颂》都是成王时作品,因此以“成王”为“成此王功”,不敢康宁。《执竞》说:“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所谓“成康”,成王、康王也,则《执竞》应当是昭王以后之诗。但是毛、郑认为是武王时作。各自解释了这“成康”的意思,以迁就其说法,但是两人的解说又不同。毛氏认为是成就其功业而安之,郑玄认为是成就安祖考之道。像这样,后世该听谁的呢?唉!将其理解为成王、康王,则诗文文理容易说得通,如果按照毛、郑的理解,则文义不完备,而难以说得通。但是学者舍简而从迂,舍直而从曲,舍易通而从难通,有人相信其解读而不知道其错误,有人怀疑但是不敢辨,这是因为年代已远,模糊不清而难以明了。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字会之,号长啸,婺州金华人。②“王者之迹”句:语出《孟子·离娄下》。迹,杨伯峻认为“迹”为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采诗的官。④参“胶舟之报”。⑤穆王回徐方之驭:造父善驭,挑选了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骏马,由造父驾驭,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国趁机叛乱,穆王驾千里马急归,平定了叛乱。事见《史记·赵世家》。......
2023-11-27
而左氏传②《春秋》者非丘明,盖有证矣。今《左氏》引之,其为六国人无疑。译文尊奉《春秋左氏传》的人,认为左丘明从师学经于孔子,所谓“好恶与圣人同”,看孔子所谓“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是“窃比老彭”的意思,这样看来,左丘明应生在孔子之前。而为《春秋》作传的左氏不是左丘明,是有证据的。......
2023-11-27
注释①《诗序》:见上一条的注。②均为《诗经》的篇名。译文《诗经》中的《桑中》、《东门之坩掸》、《溱洧》、《东方之日》、《东门之池》、《东门之杨》、《月出》,《诗序》认为是讽刺淫邪的诗,而朱熹《诗集传》认为是淫邪者自己写的。......
2023-11-27
象刑辨《舜典》①曰:“象以典刑。”是唐虞固有象刑矣。然则象刑云者,是必模写用刑物象以明示民,使知愧畏耳。汉文帝废除残害肉体的刑罚的诏书说:“虞舜以异常的衣着象征刑罚,表示惩戒,衣服上做标记以区别,代替死刑,人民因此不犯法。”因此,所谓的象刑,想必是摹画用刑物品的样子以明白告知民众,使他们知道惭愧畏惧。......
2023-11-27
尚论秦之帝者,皆曰商君开塞①耕战②。及读东坡《策断》,为之跃然。说诸侯合纵以制强秦。译文追论秦国称帝的人,都说秦国称帝是因为商鞅开已塞之道,即施行严刑峻法、开阡陌、重赏赐以激励战士等政策,以及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
2023-11-27
智者以为蔡泽之用应侯,不知应侯之用蔡译也。夫自武安戮⑤,郑安平叛,王稽见法⑥,人主之大欲不尽酬,而应侯且无以自解,盖尝彷徨而左右顾,求其人以托税驾⑦之地而不可得,得一蔡泽为之代,应侯其免矣,是故幡然⑧而荐之。天下皆以应侯能用贤,而应侯之过,自是无以闻于昭王者,非以蔡泽故耶?智者认为蔡泽利用了范雎,不知道实际上是范雎利用了蔡泽。......
2023-11-27
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