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千百年眼》:文帝废除三族诛之法,再现中华史

《千百年眼》:文帝废除三族诛之法,再现中华史

【摘要】:及新垣平⑦谋为逆,复行三族之诛。自是族诛之法,景、武每轻用之。主父偃陷齐王于死⑩,武帝欲勿诛,公孙丞相争之,遂族偃。则皆文帝族新垣平启之也。译文汉初时虽然约法三章,但是死刑尚有诛杀三族的法令。之后文帝与陈平、周勃周密谋划,完全废除了妻子连坐的律令,极盛美之事啊!等到新垣平谋逆,恢复实行诛杀三族的刑罚。这都是因文帝族灭新垣平开了先例。

汉初时虽约法三章尚有夷三族之令。高后元年,既除之矣,其后孝文与平、勃熟计,尽除收帑相坐律令,非甚盛德哉!及新垣平谋为逆,复行三族之诛。故班史曰:“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盖指此也。自是族诛之法,景、武每轻用之。袁盎陷晁错,但云“方今计独有斩晁错耳”,而景帝使丞相以下劾奏,遂至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主父偃陷齐王于死武帝欲勿诛,公孙丞相争之,遂族偃。郭解客杀人,吏奏解无罪,公孙议族解。则皆文帝族新垣平启之也。史谓孝文时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若新垣平一事,其不免为盛德之累乎?

注释

①约法三章:见“度数句读”条注。②三族:说法不一:父族、母族、妻族;父、子、孙;父母、兄弟、妻子;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③高后元年:汉惠帝卒,太子即位,年幼,吕后称制,第二年即高后元年(前187)。④熟计:周密谋划。⑤收帑:同“收孥”,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⑥非甚:非常。⑦新垣平:西汉赵国人,以望气(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见上,文帝十七年,新垣平跟文帝说“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后果然有人献刻有“人主延寿”的玉杯,但实际上是新垣平暗中使人进献。后来新垣平被人告发,夷三族。⑧袁盎陷晁错:袁盎,即爰盎。字丝,楚人,后迁徙至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曾任齐相、吴相。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使人告发他接受吴王财物,赦为庶人。吴楚反,晁错想请求治其罪。袁盎得知后,请求窦婴劝说景帝斩晁错谢吴。⑨同产:同母所生之兄弟。⑩主父偃陷齐王于死:主父偃,复姓主父,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人。少时学纵横之术,百家之言。武帝时,任中大夫,被武帝赏识。主父偃对武帝说齐国富过长安,而且听说齐王与其姐乱,武帝于是拜主父偃为齐相。主父偃至齐,齐王年少,畏惧被诛,饮药自杀。赵王害怕主父偃离间汉室骨肉,上书言主父偃长短,武帝因而囚禁主父偃,公孙弘也说不杀主父偃不能塞天下之望,武帝于是诛主父偃。郭解客杀人:郭解,汉武帝时游侠。字翁伯,河内轵(今河南济源南)人。“郭解客杀人”事详见《史记·游侠列传》。刑错:也作“刑措”,置刑法而不用。(www.chuimin.cn)

译文

汉初时虽然约法三章,但是死刑尚有诛杀三族的法令。高后元年,就已废除了。之后文帝与陈平、周勃周密谋划,完全废除了妻子连坐的律令,极盛美之事啊!等到新垣平谋逆,恢复实行诛杀三族的刑罚。因此班固说:“以文帝之仁,陈平、周勃之智,还是有滥用刑罚。”大概就是指的此事。自此,诛杀族人的刑罚,景帝、武帝常轻率使用。袁盎陷害晁错,只说“为今之计,只有斩晁错了”,而景帝让丞相以下臣属,检举其过失,以至于父母、妻子、兄弟无论少长都遭弃市。主父偃陷害齐王,致其身死,武帝不想诛杀主父偃,丞相公孙弘反对,因而诛其族。郭解门客杀人,官吏上奏谓郭解无罪,公孙弘建议诛其族。这都是因文帝族灭新垣平开了先例。史书说文帝时断狱四百,有置刑法不用的风气,像新垣平一事,也难说没有妨害大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