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之儒者,皆以为短丧自孝文遗诏始,以为深讥。帝之诏固不为嗣君而设,而景帝之短丧亦初不缘遗诏也。译文后世的儒者,都认为短丧是从汉文帝遗诏开始的,人们都考察三年之丧,自春秋、战国以来没有能实行的。......
2023-11-27
昔者邓侯不杀楚文王①,而楚卒灭邓;楚子不杀晋文公,而晋卒败楚;项籍不杀高帝,而汉卒诛项氏,志士至今惜之。呜呼!必杀其所忌而以得国,则安知天下之祸将不出于其所不足忌者哉!昔秦覆灭诸侯,其所忧者,六姓之逋士也。于是不爱重宝,致天下之豪杰,而歼其党。始皇之为计亦密矣,而不知乱秦者,则刑余之弄臣;而卒亡之者,皆其不虞之厮隶戍卒也。高帝定天下,亦惟韩、彭、黥布,易动而难蓄,三人死,宜果无事,而禄、产②之孱弱,几尽天下。由是观之,患不在于纵敌,而多杀无益于弭寇。彼范增者,滋羽之暴,徒欲毙汉于一击,即使得志,而喑哑叱咤③之雄,其堪为混一六合之主而无后患乎?吾恐项氏之忧,不在沛公也。
注释
①邓侯不杀楚文王:邓侯,春秋时邓国国君邓祈侯。楚文王,春秋时楚国国君熊赀。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说“楚王易取”,邓侯不许。②禄、产:吕禄、吕产,均为吕太后之侄。吕后死,他们欲举兵夺取刘氏天下,被周勃等诛灭。③喑哑(yīnyǎ)叱咤:同“喑恶叱咤”,怒吼。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www.chuimin.cn)
译文
过去,邓国国君不杀楚文王,楚国最后消灭了邓国;楚国国君不杀晋文公,晋国最终打败了楚国;项羽不杀刘邦,刘邦最后杀了项羽,志向远大者至今仍然感到可惜。唉!一定要杀了其所忌惮的人才能夺取国家政权,可是怎么知道天下之祸不会出于不足忌惮的人呢?过去秦国覆灭诸侯,秦国所忧虑的是六国之游士。于是不惜贵重财宝,招徕天下豪杰,而歼灭其党羽。始皇的计谋也算严密了,却不知道扰乱秦王朝的是刑余之弄臣;而最后灭亡秦王朝的都是从没担心过的苦役及戍边的兵卒。汉高祖平定天下,也只有韩信、彭越、英布,容易动乱而难以蓄养,三人死后,应该真的没事了,但是以吕禄、吕产之孱弱,却几乎夺取了天下。由此看来,祸患不在于放纵敌人,并且多杀无益于消弭贼寇。范增这个人,滋长了项羽的暴戾,只希望一次打击就灭汉,就算实现志愿,可是喑哑叱咤之雄,能够成为统一天下之主而无后患吗?只怕项羽之忧,不在刘邦。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后之儒者,皆以为短丧自孝文遗诏始,以为深讥。帝之诏固不为嗣君而设,而景帝之短丧亦初不缘遗诏也。译文后世的儒者,都认为短丧是从汉文帝遗诏开始的,人们都考察三年之丧,自春秋、战国以来没有能实行的。......
2023-11-27
后之学者,离图即书,尚辞务说。秦人虽弃儒学,未尝弃图、书,诚以为图之具不可一日无也。无非按图之效也。此其失,实自歆、向启之。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宋、齐之间,群书失次,王俭于是作《七志》,以为之纪;六志收书,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可行于世者。《隋书·牛弘传》:“至于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说,弥复为少。”......
2023-11-27
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鲁郊禘之僭,天下后世所共议也,至以为成王之赐,则厚诬③矣。由是观之,则郊、禘不出成王之赐也明矣。而鲁人并无一言及成王之赐以自解,以此知其诬也。鲁孝公儿子,文王第八世孙,承袭鲁孝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6年。译文鲁国僭越本分举行郊祭、禘祭,天下后世多有议论,有人认为是周成王之赐,这就过于欺骗世人了。如果果真出于周成王之赐,子家敢面斥昭公僭越而......
2023-11-27
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2023-11-27
然不过以《语》、《孟》及《泰誓》、《武成》③之文,夷、齐、虞、芮、仲连、曹操之事④,冥探曲证⑤,仿佛比拟,卒无武王追王之明文,虽苏、张口舌,人难适从。此非武王追王之明文乎?这难道不是武王追尊文王的明确记载吗?......
2023-11-27
注释①《尚书》古文、今文辨:始皇焚书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秦汉民间通行的隶书录写的,因此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以扩建宫室,没想到在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由于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这就是《尚书》今古文之分的源起。武宗正德八年举人,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颇有功于《尚书》今古文考辨。......
2023-11-27
若以孔子差等百王之眼而照万世,则杨、墨之源不深,其流亦必不长,纵微孟子之排,亦将不久自熄。墨子反对奢侈浪费,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大禹一样,过俭朴的生活,提倡“墨者”身体力行。如果以孔子评价历代君王的见识来观照万世,则杨朱、墨子渊源不深,其流传肯定也不会长远,就算不看重孟子的排斥,过不了多久也会自己消亡。......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