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朝儒生与经学争议-《千百年眼》中的中华史

秦朝儒生与经学争议-《千百年眼》中的中华史

【摘要】: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秦火。昔人谓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绝,盖为此发也。多次上书韩王提议变法,不被采纳。那这样看来,秦朝时何尝不用儒生与经学呢?萧何进入咸阳,收集秦朝律令图书,这样看来,秦又何尝废儒生与书籍呢?后世通晓经术的人,都将原因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前人说秦始皇焚书但是书留存了下来,诸儒极力钻研经籍,但使得经书亡佚,大概是因此而发出的叹惜。

始皇之初,非不好士,亦未尝恶书,观其读李斯《逐客书》,则亟毁初禁,开关以纳之;读韩非《说难》,则抚髀愿识其人,其勤于下士、溺于好文如是!其后焚书之令,以淳于越议封建;坑儒之令,因卢生辈窃议时事而下,要皆有所激而然也。按是时陆贾、郦食其辈皆秦儒生,陈胜起,二世博士诸儒生问故,皆引《春秋》之义以对,亦三十余人。然则秦时曷尝不用儒生与经学耶?后叔孙通降汉,时有弟子百余人,齐鲁之风,固未尝替。萧何咸阳,收秦律令图书,然则秦又曷常废儒生与书籍耶?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秦火。夫《易》固为未烬之全书矣,又何曾有明全《易》之人哉?昔人谓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绝,盖为此发也。《诗》有六亡篇,乃六笙诗,本无其辞;《书》有逸篇,仲尼之时已无矣,皆不因秦火。自汉以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非秦人亡之耳,学者自亡之耳。[《史记》秦焚书之令云:《诗》、《书》、百家语皆焚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然六籍虽厄于煨烬,而得之口耳所传、屋壁所藏者,犹足以垂世立教,千载如一日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当时虽未尝废锢,而并未尝有一卷流传于后世者。以此见圣经贤传,千古不朽,而小道异端,虽存必亡,初不以世主之好恶而为之兴废也。]

注释

①《逐客书》:应为《谏逐客书》,李斯劝说秦王嬴政不要驱逐客卿的奏章。②韩非《说难》:韩非,战国末韩国公族,法家代表人物。多次上书韩王提议变法,不被采纳。后受秦王嬴政强邀他使秦,在秦国为李斯等人诬害,冤死狱中。他提出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的主张。《说难》为其著作《韩非子》中的一篇。说难,指向君王进言的困难。《说难》分析了大臣或说客君主进言的困难,并指出了成功的办法。③抚髀(bì):以手拍大腿,表示兴奋。④淳于越议封建:淳于越,本齐国人,始皇时为博士。进言始皇,建议师古而施行封建,遭李斯反对。李斯认为应“师今”,而非“学古”,并说诸生非议当世,惑乱黔首,建议焚书,始皇采纳。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⑤因卢生辈窃议时事而下:卢生,燕国人,曾奉始皇命,入海求仙。后进言始皇不要让人知道他住在哪儿,这样或许可以得到不死之药,始皇听从。后来又一次,始皇觉得有人泄露了他的行踪,遂大开杀戒。侯生、卢生等在一起说了始皇许多坏话,比如说他刚愎自用、不闻过而日骄、贪于权势等,始皇得知后大怒,遂有坑儒事。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⑥陆贾:楚人,以客卿身份跟随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有口才,善辩论,常让他出使。郦食其(yìjī):秦汉之际策士。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人。秦末归于刘邦,献计克陈留。又说齐王田广归汉,后韩信袭齐,齐王怀疑郦食其与韩信通谋,将他杀死。⑦二世:秦二世胡亥。⑧叔孙通:薛(今山东滕县西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末农民起义中,先为项羽部属,后归刘邦,仍任博士。汉朝建立后,任太常,转太子太傅。⑨曷(hé)常:“常”应为“尝”,何尝。⑩六亡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朱熹称此六诗为“笙诗”。六籍: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www.chuimin.cn)

译文

秦始皇刚开始并非不喜好读书人,也不曾厌恶书籍,他读了李斯《谏逐客书》,就马上毁弃开始的禁令,开关纳士;读到韩非子《说难》,就连拍大腿,想要认识他,他勤于礼贤下士、耽溺于好文章至于这种程度!其后发出焚书的命令,是因为淳于越建议学古而恢复封建,而非师今,李斯担心读书人非议当世,惑乱黔首,因此建议焚书;发出坑儒的命令,是因为卢生等私下议论始皇才发出的命令,都是受到了刺激才会这样。按:当时陆贾、郦食其等人都是秦国儒生,陈胜起义,秦二世召见博士及各儒生问原因,他们都援引《春秋》之义应答,也有三十多个人。那这样看来,秦朝时何尝不用儒生与经学呢?后来叔孙通降汉,他当时有弟子一百多人,孔子讲学之风,本来就未曾衰亡。萧何进入咸阳,收集秦朝律令图书,这样看来,秦又何尝废儒生与书籍呢?后世通晓经术的人,都将原因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周易》本来是未被焚烧的全本,又何尝有通晓全部《周易》奥义的人呢?前人说秦始皇焚书但是书留存了下来,诸儒极力钻研经籍,但使得经书亡佚,大概是因此而发出的叹惜。《诗经》有六首亡佚的诗篇,是为六“笙诗”,本来就无文辞;《尚书》有散佚的篇章,孔子之时已经亡佚了,都不是因为始皇焚书。自汉代以来,书籍传到现在,留存下来的不足百分之一,不是始皇亡佚了这些书,而是学者自己亡佚了这些书。[《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焚书的政令是:《诗经》、《尚书》、百家著作都焚毁,不焚毁的书,包括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但是,六经虽然毁于焚书,可得之于口耳相传、房屋墙壁所藏者,仍然足以流传于世,树立教化,千年如一日。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当时虽然未尝废除,但是并无一卷流传于后世。从此可见,圣人经典,贤哲传注,千古不朽,但是小道异端,虽然留存但必定亡佚,本来就不因君主之好恶而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