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施被沉江,《千百年眼》揭新中华史

西施被沉江,《千百年眼》揭新中华史

【摘要】:自杜牧有“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之句,世皆传范蠡载西施以逃。及观《修文御览》①引《吴越春秋·逸篇》②云:“吴亡后,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③也。”子胥之被谗,西施有力焉。观此则西施后还会稽矣。伍子胥遭诬陷,西施也有“功劳”。伍子胥死后,被盛在鸱夷革内沉于江,现在把西施也沉于江,用以向子胥谢罪。看此诗则西施之后回会稽了。

杜牧有“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之句,世皆传范蠡西施以逃。及观《修文御览》引《吴越春秋·逸篇》云:“吴亡后,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也。”子胥之被谗,西施有力焉。子胥死,盛以鸱夷,浮之江,今沈西施于江,所以谢子胥也。范蠡去越,亦号鸱夷子,杜牧遂误以胥为蠡耳。《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岂非明证哉!文士一时趁笔,遂堕后人于疑网。[余按唐《景龙文馆记》,宋之问分题得《浣纱篇》云:“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乌惊入松萝,鱼畏入荷花。”观此则西施后还会稽矣。要之沉江之说为信。夏君宪曰:作随蠡去更好,更有趣。沉江何益也?吴宫历年之宠幸,介然必成所事,岂儿女柔肠所可辨耶?谮子胥,为主吠也,何足诛?]

注释

①《修文御览》:即《修文殿御览》,北齐后主高纬时官修的一部类书,由祖珽、阳休之等三十五人撰写。②《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记述吴自太伯至夫差,越自无馀至勾践的史事。于旧史所记外,增入不少民间传说。③浮沈:即“浮沉”。④语出《墨子·亲士》,原文为:“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⑤景龙文馆记:书名,唐武平一(名甄,字平一)著。景龙,唐中宗李显的年号,707年九月至710年六月,历4年。⑥宋之问: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高宗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文辞华丽,律体谨严精密。⑦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⑧若耶: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⑨松萝:指山林。(www.chuimin.cn)

译文

自从杜牧写下“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的诗句,世人就都传说范蠡带着西施逃走。等到看《修文殿御览》引用《吴越春秋·逸篇》说:“吴国灭亡后,把西施沉于江中,盛在鸱夷革内,沉江而死。”伍子胥遭诬陷,西施也有“功劳”。伍子胥死后,被盛在鸱夷革内沉于江,现在把西施也沉于江,用以向子胥谢罪。范蠡离开越国,也号“鸱夷子”,杜牧因此误把子胥当范蠡了。《墨子》说:“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才能;西施被沉于江中,是因为她的美丽。”不是明证吗?文人一时随笔写下的诗句,便让后人陷于疑惑之中。[余按唐朝《景龙文馆记》,宋之问分题赋得《浣纱篇》说:“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乌惊入松萝,鱼畏入荷花。”看此诗则西施之后回会稽了。总而言之,沉江之说更可信。夏君宪说:作随范蠡一起离开更好,更有趣。沉江有什么好处?吴国君王历年宠幸女色,必定会出事,哪里是儿女柔肠可以辨明的啊?诬陷子胥,是为主子出声,哪里值得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