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杨朱治老子②,墨翟③治禹。孟子言其无父无君,又甚之于禽兽④,几于酷吏苛辞矣。若以孔子差等百王之眼而照万世,则杨、墨之源不深,其流亦必不长,纵微孟子之排,亦将不久自熄。何者?世方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⑤,安肯如杨子之不拔一毛⑥?世方后公事急身图,安肯如墨氏之摩顶放踵而利天下⑦?妨道蠹民⑧,其唯乡愿⑨乎?彼其通宦机、适俗性,故能深投小人之好,而且以久流于世也。然杨、墨真而乡愿伪,试思泣歧悲染⑩,是何等心胸,即墨子守宋一端,已为今古奇绩。假令世有若人,又何暇稽其无父无君之流弊,即目之为忠臣孝子可矣。
注释
①辟:驳斥。②杨朱治老子:相传杨朱为老子的学生。《庄子·寓言》:“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③墨翟:即墨子。墨子反对奢侈浪费,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大禹一样,过俭朴的生活,提倡“墨者”身体力行。④见《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⑤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语出《庄子·骈拇》。决,溃乱。饕,贪。⑥杨子之不拔一毛:《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⑦《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摩顶放踵,杨伯峻认为此语大概是“当日成语”,将其译为“摩秃头顶,走破脚跟”。⑧妨道:伤害正道。蠹民:危害人民。⑨乡愿:指貌似谨愿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⑩泣歧悲染:杨朱见歧路而大哭,因其可以向南也可以向北;墨子看到白色的丝绸而悲叹,因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向。墨子守宋: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鲁班制造了攻城用的云梯,墨子听说后,日夜兼程赶往楚国,说服鲁班向楚王引荐自己,见到楚王后,以“自己有华美的衣服还偷邻居的破衣服”的比喻说服楚王,又与鲁班借道具演练攻城与守城,均是墨子胜,遂成功说服楚王放弃攻宋。事见《墨子·公输》。稽:计较。(www.chuimin.cn)
译文
杨朱研究老子学说,墨子师法禹。孟子说他们目无父母,目无君主,比禽兽还过分,这话几乎是酷吏的苛刻之辞了。如果以孔子评价历代君王的见识来观照万世,则杨朱、墨子渊源不深,其流传肯定也不会长远,就算不看重孟子的排斥,过不了多久也会自己消亡。为什么呢?世人正溃乱性情本性以贪图富贵,哪里肯会像杨朱那样不拔一毛以利天下?世人正把公事排在后面,而急于谋划自身利益,哪里肯像墨子那样摩秃头顶、走破脚跟而利天下?损害正道,危害人民,他们是乡愿吗?他们通晓官场的关键,适应俗性,因此非常能够投小人之好,而且长久流传于世。但是杨朱、墨子真诚,而乡愿伪善,想想杨朱哭歧路,墨子悲染丝,是何等心胸,就算墨子救宋这一件事,已为古往今来卓越的功绩。假使世上有这样的人,又哪有时间计较其目无君主、目无父母之流弊,就算是把他们看作忠臣孝子也说得过去。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2023-11-27
注释①《尚书》古文、今文辨:始皇焚书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秦汉民间通行的隶书录写的,因此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以扩建宫室,没想到在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由于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这就是《尚书》今古文之分的源起。武宗正德八年举人,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颇有功于《尚书》今古文考辨。......
2023-11-27
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秦火。昔人谓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绝,盖为此发也。多次上书韩王提议变法,不被采纳。那这样看来,秦朝时何尝不用儒生与经学呢?萧何进入咸阳,收集秦朝律令图书,这样看来,秦又何尝废儒生与书籍呢?后世通晓经术的人,都将原因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前人说秦始皇焚书但是书留存了下来,诸儒极力钻研经籍,但使得经书亡佚,大概是因此而发出的叹惜。......
2023-11-27
《金縢》非古《书》读《书》至《金縢》,反覆详究,疑其非古《书》也。盖卜册之书,藏于宗庙,启之则必王与大夫皆弁。译文读《尚书》读到《金縢》这一章,反复详细探究,怀疑这一章不是古《尚书》的内容。......
2023-11-27
然则非客负于齐,固王听之不聪耳。秦兵攻入齐国,齐王建听取后胜的计策,不战而降,齐王建被迁到共。译文“松耶柏耶”之歌是齐人悼念齐王建任用宾客导致亡国。齐王建不听其建议,最后饿死在共城松柏之间。这样来看,不是宾客有负于齐国,而是齐王建分辨能力差而已。......
2023-11-27
四皓有羽翼太子之功,其没也,惠帝为之制文立碑。《通典》③、《文献通考》④皆不之载,而四皓碑目,《集古录》⑤、《金石录》⑥、郑樵《金石略》⑦皆遗之,独见于任昉《文章缘起》⑧。高祖召,不至,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为太子羽翼已成,打消改立太子之意。译文四皓有辅佐太子的功劳,他们死后,惠帝为他们撰文立碑。......
2023-11-27
后之儒者,皆以为短丧自孝文遗诏始,以为深讥。帝之诏固不为嗣君而设,而景帝之短丧亦初不缘遗诏也。译文后世的儒者,都认为短丧是从汉文帝遗诏开始的,人们都考察三年之丧,自春秋、战国以来没有能实行的。......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