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季文子的三思行为与中华史中的另类人物形象

季文子的三思行为与中华史中的另类人物形象

【摘要】:季文子三思①季文子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②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③,可谓善矣。时人皆信之,故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不然之,则曰:“再,斯可矣。”这期间,宣公去世,季文子因借口东门襄仲杀嫡立庶事驱逐东门氏,归父返鲁,设坛复命后奔齐。季文子这也是公孙弘使用布制的被子、王莽的谦恭那样伪装。如果季文子能三思,就不会结党篡权,行贿齐国,独揽大权,起兵齐国,聚敛财物,扩张自己以自肥了。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可谓善矣。然怨归父之谋去三家,至扫四大夫之兵以攻齐,方公子遂弑君立宣公,行父不能讨,反为之再如齐纳贿焉,又率师城莒之诸、郓二邑以自封植。其为妾马金玉也多矣!是亦公孙弘之布被王莽之谦恭也。时人皆信之,故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不然之,则曰:“再,斯可矣。”若曰:“再尚未能,何以云三思也?”使能再思,不党篡而纳赂,专权而兴兵,封植以肥己也。文公不得其辞,乃云思至于三,则私意起而反惑。诚如其言,则《中庸》所谓“思之弗得弗措也”,《管子》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吴臣劝诸葛恪“十思”者,皆非矣。

注释

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姬姓,季氏,名行父,谥号文,春秋时鲁国正卿,其祖父是季友,季友辅佐鲁僖公多年,谥“成”,史称“成季”。成季儿子无佚生行父。季文子辅佐过鲁宣公、鲁成公和鲁襄公。“季文子三思”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即想两次就可以了。②衣帛:这里“衣”作动词用。帛,丝织品。③无重器:《左传·襄公五年》作“无重器备”,重,读为chóng。无重,仅一具,无重复。器备,一切用具。译文据此译出。④“然怨”句:三家,即三桓,参看“世官之弊”条“三桓”注。归父,即公孙归父,姬姓,东门氏,字子家,鲁庄公之孙,东门襄仲(即后文的公子遂)之子。东门襄仲曾杀死嫡子太子恶与公子视,强立鲁文公宠姬敬嬴之子公子俀,是为鲁宣公,东门襄仲因此专政。公孙归父因父亲拥立宣公的缘故,受宣公宠信。宣公和归父想要去除三桓以张公室,归父因此到晋国聘问,想借助晋国的力量。这期间,宣公去世,季文子因借口东门襄仲杀嫡立庶事驱逐东门氏,归父返鲁,设坛复命后奔齐。⑤“至扫”句:《左传·成公二年》载:“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扫,疑为“帅”之误。⑥见前“然怨”句注。⑦“反为”句:《左传·宣公元年》:“夏,季文子如齐,纳贿以请会。”纳贿,行贿。⑧城:修筑城墙。莒(jǔ):莒国,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郓(yùn):郓城,在今山东省沂东县东北。封植:也作“封殖”,有扩张势力,聚敛财货的意思。⑨公孙弘之布被:公孙弘(前200—前121),字季,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当了丞相后仍然很节俭。布被,即布制的被子,形容生活之清苦。虽然公孙弘不乏才干,有政绩,可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表面与人为善,背后却多有阴险报复,因此其“布被”被视作“诈”。⑩王莽之谦恭:《汉书·王莽传上》:“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王莽常以周公自居,并效仿过“金滕”之举,后篡位,统治期间,经济混乱,法令苛刻。因此其“谦恭”被视作伪装。党篡:结党篡权。指杀太子恶和公子视,立庶子俀事。思之弗得弗措:《中庸》原文为:“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意为有些没思考过的事就要认真思考,不想明白不停止思考。措,放下,放弃。《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时子思作,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孟子》和《大学》并称“四书”。《管子》原意为“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精气”指人的精神元气。吴臣,指三国吴国的吕岱(161—256),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历官昭信中郎将、庐陵太守、镇南将军、大司马等,有战功,为官清廉。诸葛恪(203—253),字元逊,三国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www.chuimin.cn)

译文

季文子辅佐过三代君主,他死后,没有穿丝绸的小妾,没有喂食粮食的马,没有收藏铜器玉器,没有重复的用具,可谓良善。但是怨恨公孙归父计谋去除三桓,至于率领四个大夫的军队攻打齐国,在公子遂弑君立鲁宣公的时候,季文子没有讨伐他,反而为他到齐国行贿,又率领军队在莒国的诸、郓两个城邑,聚敛财富,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样聚敛来的小妾、良驹、铜器、玉器该有多少啊!季文子这也是公孙弘使用布制的被子、王莽的谦恭那样伪装。当时的人都相信他,因此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不同意,他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好像是在说:“思考两次都不可能,还说什么三思。”如果季文子能三思,就不会结党篡权,行贿齐国,独揽大权,起兵齐国,聚敛财物,扩张自己以自肥了。朱熹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说思考到第三次,则私心起,反而迷惑了。如果真像他说的这样,则《中庸》所谓“不想明白就不放弃”,《管子》所谓“思考、思考、反复思考,思之不通,人的精神元气会帮助你想通”,三国时吴国的吕岱劝诸葛恪“十思”,就都是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