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另一种途径可以让我们可靠地了解艺术概念之下是什么?理论家采用的一个共同策略是将艺术描述为“集群”概念。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最中肯的批评是,集群理论不能提供我们追求的东西,这只是一种说法,让我们能够通过明确其涵盖的内容来映射概念。如果没有具体说明哪些属性的组合足以成为艺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成为艺术——这是集群理论家从未做过的事情——那么,集群理论对我们毫无帮助。......
2023-10-14
孔子无所不佩
王逸①曰:“行清洁②者佩芳③,德光明④者佩玉,能解结⑤者佩觿⑥,能决疑者佩玦⑦,故孔子无所不佩也。”卓吾子⑧曰:“古者男子出行不离剑佩⑨,远行不离弓矢,日逐不离觿玦佩玉。名为随身之用,事亲之物,其实思患预防⑩,文武兼设,可使由而不可使知之道也,与丘田寓兵同括矣
,意不在文饰,特假名为饰耳。后之人昧
其实也,以是为美饰而矜
之,务内者
从而生厌心,曰:‘是皆欲为侈观
者,何益之有!’故于今并不设备,而文武遂判
,非但文士不知武备,至于武人居常走谒
,亦效文装矣。宽衣博带,雍雍如也
,肃肃如也
,一旦有儆
,岂特文人束手,武人亦宁可用耶!”
注释
①王逸,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著有《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②清洁:清廉高洁。③芳:香草。④光明:王逸原文作“仁明”。⑤解结:解开结扣。⑥觿(xī):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⑦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⑧卓吾子:即李卓吾(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名贽,字宏甫,号卓吾,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及《续藏书》等。后面所引李卓吾的话出自《焚书》。⑨剑佩:亦作“剑珮”,宝剑和垂佩。⑩思患预防: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可以使他们遵从,而不一定使他们知道道理。这里指上句所说的“文武兼设”两方面。
丘田寓兵:丘,《焚书》原文作“井”。李卓吾认为井田制中就包含着武备的用意。同括:含有同样的意思。括,包容,包括。
昧:不明白。
矜:夸耀,炫耀。
务内者:讲求实际内容的人。
侈观:过分追求外饰。
判:分离。
居常:平时在家。走谒:外出访客。
雍雍如也:温和有礼的样子。
肃肃如也:恭恭敬敬的样子。
儆:同“警”,警报。(www.chuimin.cn)
译文
王逸说:“品行清廉高洁者佩戴装有香草的囊,品德磊落坦荡者佩戴玉器,能解开结扣者佩戴觿,能解决疑难者佩戴玦,所以孔子无所不佩。”李卓吾说:“古代男子出行不离宝剑和垂佩,远行不离弓箭,每天不离觿玦等佩饰玉器,名义上是随身用品,侍奉父母的物品,实际上是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文武兼备,可以使他们遵从,而不一定要使他们知道道理,与井田制中包含武备有同样的意思,意不在装饰,只是托词为装饰罢了。后来的人不明白其实质,把那些当作美丽的饰物而炫耀,讲求实际的人因而产生厌烦心理,并说:‘这都是想要过分追求外饰,有什么益处呢!’因此现在不再文设武备,导致文、武分离,非但文士不知道武备,甚至于武人平时在家或者外出访客,也效仿文士服饰。宽松的衣服,宽大的衣带,温和有礼,恭恭敬敬,一旦发生警报,哪会只有文人束手,武人也有什么可用啊!”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是否有另一种途径可以让我们可靠地了解艺术概念之下是什么?理论家采用的一个共同策略是将艺术描述为“集群”概念。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最中肯的批评是,集群理论不能提供我们追求的东西,这只是一种说法,让我们能够通过明确其涵盖的内容来映射概念。如果没有具体说明哪些属性的组合足以成为艺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成为艺术——这是集群理论家从未做过的事情——那么,集群理论对我们毫无帮助。......
2023-10-14
然则非客负于齐,固王听之不聪耳。秦兵攻入齐国,齐王建听取后胜的计策,不战而降,齐王建被迁到共。译文“松耶柏耶”之歌是齐人悼念齐王建任用宾客导致亡国。齐王建不听其建议,最后饿死在共城松柏之间。这样来看,不是宾客有负于齐国,而是齐王建分辨能力差而已。......
2023-11-27
四科者,夫子言陈蔡②一时所从之徒,非谓七十二弟子之中止有此十人而已。译文所谓“四科”,孔子说的是孔子游陈国、蔡国时,跟从的弟子,不是说孔子七十二个弟子中最为突出的只有这十个人而已。后人错误解读了孔子的意思,因此视四科之人为“十哲”,而孔庙之中,他们的雕塑坐于夫子殿上,其他弟子则是绘画其像,立于两廊之下,就算是像曾参这样的贤人,也没有列于夫子殿中,理由是曾参没有位列十哲。......
2023-11-27
译文孔子沐浴后上朝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齐国弑君的陈恒,鲁哀公让孔子去报告掌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但他们不同意出兵,孔子这已经是尽了作为大夫的“义”。这样看来,其与孔子请求讨伐陈恒之举,未必全无关系,而圣人又何尝白白沐浴了呢?......
2023-11-27
注释①《尚书》古文、今文辨:始皇焚书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秦汉民间通行的隶书录写的,因此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以扩建宫室,没想到在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由于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这就是《尚书》今古文之分的源起。武宗正德八年举人,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颇有功于《尚书》今古文考辨。......
2023-11-27
《禹贡》一书,作于虞夏②之际,乃千百年谈地理者,卒莫能外也。及考之《禹贡》,则曰“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是江未尝有达淮之理。《禹贡》之书,不过数千言耳,古今言地理抵牾⑤,莫不于此取质焉,后此者其可舍之而不为依据乎?夫《禹贡》所以不可及者何?注释①《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译文《禹贡》这本书,写于虞夏之际,千百年来论述地理的人,都不能出其外。......
2023-11-27
瞽、象之欲杀舜,在初年之间;而尧之举舜,则在其克谐⑥之后。《孟子·万章上》记载了万章问孟子有关瞽叟和象欲杀舜的问题。瞽叟和象想杀舜,是在帝尧早期;而尧推举舜,则是在诸事和谐之后。大概孟子意不在辨析世俗讹传的事迹,而在阐发、说明圣人处于异常情况下的心理,则舜的事迹的时间先后、是否属实,就不必拘泥了。......
2023-11-27
赵盾①弑君报宋人弑昭公②,赵宣子请于灵公③以伐之,乃发令于太庙,召军令而戒乐正④,令三军之钟鼓必备,声其罪也。赵盾遵守君臣之道丝毫不差啊!后来,赵盾获罪出逃,其同族赵穿杀死了他们的国君晋灵公,但赵盾反而不发一言。所以,我认为赵穿在桃园弑君的逆行,表面上是赵穿做的,实际上是赵盾的意思。赵盾得以保住脑袋而病死,已是侥幸,后来的论者,还怀疑此事,而十分为他可惜。赵盾的计谋真是极其狡猾啊!......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