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千百年眼》:楚子问鼎,转变中华史

《千百年眼》:楚子问鼎,转变中华史

【摘要】: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楚子问鼎,罗泌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非复前日之顽犷也。周为共主,彼岂遽然而窥之?又谓鼎非传国之物,问之何益?亦似有见。第左氏所载王孙满之言未必皆妄。按九鼎在周,乃上代所宝者,故周公卜洛,亦以安九鼎为首称。楚居汉南,尝闻鼎之名,欲一见之而不可得,故过周之疆,问周之鼎,亦向慕之私耳。王孙满恶其强梗,遂切责之,谓其窥伺神器。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

注释

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禹铸九鼎,三代视之为国宝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王孙满,周大夫。②罗泌:罗泌(1131—1189),字长源,号归愚,吉州庐陵田南人。罗泌生而颖迈,弱冠好读书,精于诗文,一生不事科举。③孙叔敖:春秋楚国令尹。④申叔,申叔时,楚国大夫。申叔时劝谏楚庄王不可贪图一国之富有而消灭陈国,楚庄王听取了他的建议,重新封立陈国。⑤这句话讲的是楚庄王与郑襄王之事。楚庄王率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求和,楚庄王同意了郑国的求和,楚军于是后退三十里。⑥顽犷:顽劣粗野。⑦卜洛:周公通过占卜,选定洛邑作为新的都城。⑧向慕:向往仰慕。⑨强梗:骄横跋扈。(www.chuimin.cn)

译文

楚子询问鼎之轻重,罗泌以为是不合理的,说楚庄王贤君,孙叔敖贤相,消灭陈国,之后又听从申叔时的建议恢复陈国;占领郑国,但将军队扎营在三十里之外,不再像以前那样顽劣粗野。周为共同的宗主,他怎么突然窥伺呢?再者,鼎不是传国之物,问其轻重有何益处呢?似乎也有见地。只是《左传》所载王孙满说的话未必都是不合理的。在周代,九鼎是上一代所珍宝的器物,因此,周公卜择洛邑,建为东都时,也以安放九鼎为首要之事。楚国位于汉水之南,曾经听说过鼎的大名,想见一见而不可得,因此经过周国的疆域,询问周国之鼎的重量,也是私心向往仰慕之意。王孙满厌恶其骄横跋扈,因此严厉斥责他,并说他窥伺神器。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如果说楚王实际上未尝询问鼎之轻重,而认为左氏欺罔,则又太过于“不尽信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