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会之,号长啸,婺州金华人。②“王者之迹”句:语出《孟子·离娄下》。迹,杨伯峻认为“迹”为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采诗的官。④参“胶舟之报”。⑤穆王回徐方之驭:造父善驭,挑选了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骏马,由造父驾驭,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国趁机叛乱,穆王驾千里马急归,平定了叛乱。事见《史记·赵世家》。......
2023-11-27
《桑中》、《东门之坩掸》、《溱洧》、《东方之日》、《东门之池》、《东门之杨》、《月出》②,序以为刺③淫,而朱传④以为淫者所自作。《静女》、《木瓜》、《采葛》、《邱中有麻》、《将仲子》、《遵大路》、《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⑤兮》、《狡童》、《蹇裳》、《子之丰》、《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序本别指他事,而朱传亦以为淫者所自作。夫以淫昏⑥不检之人,发而为放荡无耻之词,而其诗篇之繁多如此,夫子犹存之,则不知其所删何等一篇也。夫子之言曰“思无邪”,如序者之说,则虽诗词之邪者,亦必以正视之;如朱子之说,则虽诗词之正者,亦必以邪视之。且《木瓜》、《遵大路》、《风雨》、《子衿》诸篇,虽或其词间未庄重,然首尾无一字及妇人,而谓之淫耶,可乎?盖尝论之,均一劳苦之词也,出于序⑦情闵劳者之口,则为正雅;而出于因役伤财者之口,则为变风⑧也。均一淫佚之词也,出于奔者之口则可删,而出于刺奔者之口则可录也。均一爱戴之词也,出于爱桓叔、共叔者之口则可删,而出于刺郑庄、晋昭者之口则可录。
注释
①《诗序》:见上一条的注。②均为《诗经》的篇名。坩掸,音shàn,经过除草、整治的郊外的土地。溱洧,音zhēnwěi。③刺:讽刺。④朱传:朱熹注解《诗经》的著作。⑤萚,音tuò。⑥淫昏:极度昏庸,淫乱昏聩。⑦序:疑即“恤”。⑧变风:《诗经》“国风”中《邶风》至《豳风》等十三国的作品,与“正风”(即《周南》、《召南》)相对。(www.chuimin.cn)
译文
《诗经》中的《桑中》、《东门之坩掸》、《溱洧》、《东方之日》、《东门之池》、《东门之杨》、《月出》,《诗序》认为是讽刺淫邪的诗,而朱熹《诗集传》认为是淫邪者自己写的。《诗经》中的《静女》、《木瓜》、《采葛》、《邱中有麻》、《将仲子》、《遵大路》、《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蹇裳》、《子之丰》、《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诗序》认为所指为其他的事,而朱熹《诗集传》也认为是淫邪者自己写的。淫邪昏聩者,表达为放荡无耻之词,这样的诗篇还有这么多,孔夫子还留存了下来,那不知道孔子删除的都是怎样的诗篇啊。孔夫子说过“思无邪”,按照《诗序》作者的说法,则即使是淫邪的诗词,也非要从严肃的角度解读;按照朱熹的说法,则即使是严肃的诗词,也非要从淫邪的角度来解读。而且《木瓜》、《遵大路》、《风雨》、《子衿》等篇,虽然可能有些用词不庄重,但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女人,还说它们淫邪,这有道理吗?我的看法,同样是劳苦之词,出于体恤民情,怜悯劳苦者之口,则为正雅;但出于因被劳役损失财产者之口,则为变风。同样是淫逸之词,出于私奔者之口就可以删除,而出于讽刺私奔者之口就可以收录。同样是敬爱用户之词,出于敬爱桓叔、共叔者之口就可以删除,出于讽刺郑庄公、晋昭侯之口就可以收录。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字会之,号长啸,婺州金华人。②“王者之迹”句:语出《孟子·离娄下》。迹,杨伯峻认为“迹”为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采诗的官。④参“胶舟之报”。⑤穆王回徐方之驭:造父善驭,挑选了八匹骏马献给周穆王,周穆王乘坐这八匹骏马,由造父驾驭,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国趁机叛乱,穆王驾千里马急归,平定了叛乱。事见《史记·赵世家》。......
2023-11-27
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2023-11-27
注释①《尚书》古文、今文辨:始皇焚书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秦汉民间通行的隶书录写的,因此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以扩建宫室,没想到在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由于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这就是《尚书》今古文之分的源起。武宗正德八年举人,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颇有功于《尚书》今古文考辨。......
2023-11-27
若以孔子差等百王之眼而照万世,则杨、墨之源不深,其流亦必不长,纵微孟子之排,亦将不久自熄。墨子反对奢侈浪费,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大禹一样,过俭朴的生活,提倡“墨者”身体力行。如果以孔子评价历代君王的见识来观照万世,则杨朱、墨子渊源不深,其流传肯定也不会长远,就算不看重孟子的排斥,过不了多久也会自己消亡。......
2023-11-27
三《书》纪周穆王①之贤夫子定《书》,自周成、康②后,独存穆王作《君牙》、《冏命》、《吕刑》三书。韩退之作《徐偃王④庙碑》,乃曰:“偃王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时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得八龙骑之,西宴王母于瑶池忘归。诸侯贽于徐庭者三十六国。”译文孔子删定《尚书》,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只留存了周穆王写作的《君牙》、《冏命》、《吕刑》三篇。......
2023-11-27
《金縢》非古《书》读《书》至《金縢》,反覆详究,疑其非古《书》也。盖卜册之书,藏于宗庙,启之则必王与大夫皆弁。译文读《尚书》读到《金縢》这一章,反复详细探究,怀疑这一章不是古《尚书》的内容。......
2023-11-27
四皓有羽翼太子之功,其没也,惠帝为之制文立碑。《通典》③、《文献通考》④皆不之载,而四皓碑目,《集古录》⑤、《金石录》⑥、郑樵《金石略》⑦皆遗之,独见于任昉《文章缘起》⑧。高祖召,不至,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为太子羽翼已成,打消改立太子之意。译文四皓有辅佐太子的功劳,他们死后,惠帝为他们撰文立碑。......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