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千百年眼》:另类中华史,南、雅、颂无优劣

《千百年眼》:另类中华史,南、雅、颂无优劣

【摘要】:《南》、《雅》、《颂》以所配之乐名,《邶》及《豳》②以所从得之地名,史官本其实,圣人因其故,不能于鲁太师之旧有所增加。且《诗》、《书》同经夫子删定,《诗》有《南》、《颂》、《雅》,犹《书》之有典、谟、训、诰、誓、命④也。注释①《南》、《雅》、《颂》:对《诗经》的分类,《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现通常将“二南”归入《风》,但也有说“二南”应独立出来成一类。

《南》、《雅》、《颂》以所配之乐名,《邶》及《豳》以所从得之地名,史官本其实,圣人因其故,不能于鲁太师之旧有所增加。则季札之所观,前乎夫子,其有定目也久矣。学者求圣人太深,曰六经以轨万世,其各命之名,必也有美有恶,或抑或扬,不徒然也。重以先儒赘添“国风”一名参措其间,四诗之目出,而大小高下之辨起。从其辨而推之,有不胜其驳者矣。《颂》愈于《雅》,康、宣其减鲁僖乎?《雅》加于《风》,则《二南》其不若幽、厉矣?且《诗》、《书》同经夫子删定,《诗》有《南》、《颂》、《雅》,犹《书》之有典、谟、训、诰、誓、命也。诰之与命,谟之与训,体同名异,世未有以优劣言者。其意若曰:是特其名云尔。若其善恶得失,自有本实,不待辞费故也。是故秦穆之誓上同汤、武,《文侯之命》参配傅说,世无议者,正惟不眩于名耳。而至于《诗》之品目,独哓哓焉,可谓不知类矣。

注释

①《南》、《雅》、《颂》:对《诗经》的分类,《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现通常将“二南”归入《风》,但也有说“二南”应独立出来成一类。②《邶》、《豳》:分别读作bèi和bīn,指《诗经》中的《邶风》和《豳风》。③季札:姬姓,名札,春秋吴王寿梦第四子。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季札于此年到鲁国观乐,鲁太师所演奏乐曲的顺序,与《诗经》风、雅、颂的顺序相同,而当时孔子只有8岁,论者便以此否定“孔子删诗说”。④典、谟、训、诰、誓、命:《尚书》的六种体式,典,常道,可以永为后世施政的法则;谟,谋议国事的言论;训,说教的言论;诰,告诫的言辞;誓,誓师辞;命,赐命、遗命等。⑤哓哓(xiāo):争辩声。(www.chuimin.cn)

译文

《南》、《雅》、《颂》以所配的乐曲命名,《邶风》和《豳风》以其所采集之地命名,史官根据实事命名,孔子承袭旧名,不能在鲁太师所演奏的旧题上有所增加。季札观赏乐曲,在孔子之前,说明《诗经》有固定的题目也已经很久了。学者探求孔圣人太过“深入”,说六经可以规制万世,因此其中各篇章的命名,也一定有褒有贬,或抑或扬,不是毫无意义的。后来又有儒者多余地添加“国风”这一名目,掺杂其间,《诗》被分出这四类,因而就出现了高下优劣的辨析。从这些辨析来看,有许多可以驳斥的地方。说《颂》高出《雅》,难道周康王、周宣王时期的诗歌比鲁僖公时期的差吗?《雅》比《风》好,难道二《南》比不上周幽王周厉王时期的诗歌吗?而且《诗》和《书》都是经孔子删定的,《诗》有《南》、《颂》、《雅》,就好比《书》有典、谟、训、诰、誓、命等体式。诰与命,谟与训,体式相同而名称不同,世人没有评断其优劣。意思好像是说:只是特定的名称而已。说到它们的善恶得失,自有其本真的含义,不用多费言辞。因此,秦穆王的“誓”,与他之前的商汤、武王的“誓”相同,《文侯之命》可与《傅说之命》匹敌,世人没有对此发表议论,正是没有被名称所迷惑。而对于《诗》类别,却单单有许多争辩,可说是不知“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