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千百年眼》:揭秘《论语》中的殷有三仁是什么意思

《千百年眼》:揭秘《论语》中的殷有三仁是什么意思

【摘要】:然则夫子称“殷有三仁⑦”者何?夫子曰“殷有三仁”,盖言殷有三人如此,具眼者能自辨之。⑩井有仁焉,出自《论语·雍也》;观过斯知仁矣,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仔细考察某人所犯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论语》中“仁”字与此处用法相同的共有三处:“井有仁焉”,又“观过斯知仁矣”,又“其为仁之本欤”,“仁”应当解作“人”。孔夫子说“殷有三仁”,是说殷有三个这样的人,有识别能力的人自然能辨明。

武王迁顽民于洛邑,封箕子于朝鲜。朝鲜,辽海外徼,去关洛东西数千余里,名虽不臣,实有屏诸四夷之意,其堤防疑虑可知也。若余所恨者,更有一事。箕子为纣懿亲,不忍言纣之恶是也,《洪范之陈,是亦不可以去乎?然则夫子称“殷有三仁”者何?不知此“仁”字,非朱紫阳“至诚恻怛”之解。《论语》如此“仁”字凡三见:“井有仁焉”,又“观过斯知仁矣”,又“其为仁之本欤”,仁当作“人”看。夫子曰“殷有三仁”,盖言殷有三人如此,具眼者能自辨之。

注释

①顽民:指商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周朝统治的人。②洛邑:古地名,又称“成周”,成王时由周公建成。③辽海外徼(jiào):即辽东外徼。辽东,泛指辽河以东沿海地区。徼,边界。④关洛:关中洛阳一带。泛指北方地区。⑤四夷: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⑥《洪范》:即《尚书·洪范》。洪,大也。范,法也。武王向箕子咨询治国之道,本篇记载了箕子的话。⑦见前“微子不奔周”条注释。⑧朱紫阳:即朱熹。⑨至诚:极真诚,古儒家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恻怛(cèdá),恳切。⑩井有仁焉,出自《论语·雍也》;观过斯知仁矣,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仔细考察某人所犯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其为仁之本欤,出自《论语·学而》。(www.chuimin.cn)

译文

武王将不服从周朝统治的商朝遗民迁徙到洛邑,把箕子封到朝鲜。朝鲜,辽东以外的地方,离关中、洛阳一带东西走向有数千余里,名义上虽然没有让他称臣,实际上是放逐到四方少数民族的意思,武王的提防和疑虑不言而喻。我所恨者,还有一事。箕子为纣的至亲,确实不忍说纣的恶迹,可是《洪范》中的陈述,难道不可以删去吗?但是孔夫子为何称“殷有三仁”呢?人们是不知道这里的“仁”字,不作朱熹“至诚恻怛”解。《论语》中“仁”字与此处用法相同的共有三处:“井有仁焉”,又“观过斯知仁矣”,又“其为仁之本欤”,“仁”应当解作“人”。孔夫子说“殷有三仁”,是说殷有三个这样的人,有识别能力的人自然能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