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金縢》非古《书》
读《书》至《金縢》,反覆详究,疑其非古《书》也。夫周公面却二公①穆卜②,以为“未可戚我先王③”矣,乃私告三王④,自以为功⑤。此人⑥佞子之所为也,而谓周公为之乎?且滋后世刲股⑦醮⑧天之俗,其册祝⑨有曰:“今我即命⑩于元龟
,尔其许我,我其以璧与珪
,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
璧与珪。”夫人有事于先王,而可以珪璧要之乎?又曰:“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
中。”盖卜册之书,藏于宗庙,启之则必王与大夫皆弁
。既曰周公别为坛
,则不于宗庙之中明矣;不于宗庙,乃私告也。周公人臣也,何得以私告之册而藏于宗庙金縢之匮,又私启之也?又曰:“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夫武王疾瘳
,四年而崩,周公居东
,二年而归,凡六年之久。周公尚卜,恶
有朝廷六年无事而不启金縢之匮,至今乃启之耶?即此五事,反覆详究,是编非古《书》也必矣。
注释
①二公:指太公和召公,太公即姜太公,召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②穆卜:恭敬地卜问吉凶。③未可戚我先王:原文为“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孔安国认为:“戚,近也。未可以死近先王也。”郑玄则认为:“戚,忧也。未可忧怖我先王也。”武王病了,二公想要去占卜,周公说不可拿死生这种事让文王忧心、惊怖。④三王:指太王、王季和文王。⑤功:《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质”。自以为功,即把自己当作抵押。⑥(xiān)人:小人,奸佞之人。⑦刲(ku)ī股:割大腿肉,割股祭祀,表示崇敬之至。⑧醮(jiào):道士设坛念经作法事。⑨册祝:指写在册书上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⑩即命:听命。
元龟:大龟,用于占卜。
璧、珪:均是礼神的玉器。璧以礼神,珪以为贽。
屏:藏。屏璧与珪,指不再事神。
金縢(téng)之匮(gu)ì:金縢,指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匮,同“柜”。
弁(biàn):指皮弁,白鹿皮做的一种帽子。
坛坩掸(shàn):古代祭祀的场所。筑土曰坛,除地曰坩掸。
疾瘳:病愈。
居东:避居东都。一说居东指周公东征。
恶(wū):同“乌”,疑问词,哪。(www.chuimin.cn)
译文
读《尚书》读到《金縢》这一章,反复详细探究,怀疑这一章不是古《尚书》的内容。周公当面拒绝太公和召公恭敬卜问吉凶的请求,认为“不能以武王病重的事忧怖先王”,却私自祝告太王、王季和文王,以自己作为抵押。这是奸佞小人的做法,怎么能说是周公做的呢?而且滋生后世割股祭祀、念经作法的风俗。他祭祀写在册书上的祝词说:“现在我听命于占卜的大龟,你们若答应我,我就报以璧与珪,回去后听候你们的命令。你们若不答应我,我就藏起璧和珪,不再事神。”人有事求于先王,可以用珪、璧要挟他们吗?又说:“周公回去后,将册书放入金制带子封存的柜子中。”卜问的册书,收藏在祭祀祖宗的庙宇里,必须王与大夫都戴上皮帽才能开启。既然说周公另外设了祭祀场所,那很明显就不是在宗庙中祭祀;不在宗庙之中,就是私自祝告。周公为人臣子,怎么能够把私自祝告的册书收藏在宗庙里用金制带子封存的柜子里,而且还私下开启呢?还有人说:“王与大夫都戴上皮帽,开启了金带封存的柜子,看到里面收藏的册书,才知道周公把自己当作抵押,代替武王的说法。”后来武王病愈,四年后去世,周公避居东都,两年后才回来,总共有六年之久。周公崇尚卜问,哪有朝廷六年都不开启柜子,到现在才开启的道理呢?就是上述五件事,反复详细推究,这一章必然不是古《尚书》中的内容。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2023-11-27
注释①《尚书》古文、今文辨:始皇焚书时,博士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秦汉民间通行的隶书录写的,因此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以扩建宫室,没想到在墙壁中发现一部《尚书》,由于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因此称为《古文尚书》。这就是《尚书》今古文之分的源起。武宗正德八年举人,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颇有功于《尚书》今古文考辨。......
2023-11-27
若以孔子差等百王之眼而照万世,则杨、墨之源不深,其流亦必不长,纵微孟子之排,亦将不久自熄。墨子反对奢侈浪费,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大禹一样,过俭朴的生活,提倡“墨者”身体力行。如果以孔子评价历代君王的见识来观照万世,则杨朱、墨子渊源不深,其流传肯定也不会长远,就算不看重孟子的排斥,过不了多久也会自己消亡。......
2023-11-27
三《书》纪周穆王①之贤夫子定《书》,自周成、康②后,独存穆王作《君牙》、《冏命》、《吕刑》三书。韩退之作《徐偃王④庙碑》,乃曰:“偃王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时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得八龙骑之,西宴王母于瑶池忘归。诸侯贽于徐庭者三十六国。”译文孔子删定《尚书》,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只留存了周穆王写作的《君牙》、《冏命》、《吕刑》三篇。......
2023-11-27
四皓有羽翼太子之功,其没也,惠帝为之制文立碑。《通典》③、《文献通考》④皆不之载,而四皓碑目,《集古录》⑤、《金石录》⑥、郑樵《金石略》⑦皆遗之,独见于任昉《文章缘起》⑧。高祖召,不至,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为太子羽翼已成,打消改立太子之意。译文四皓有辅佐太子的功劳,他们死后,惠帝为他们撰文立碑。......
2023-11-27
然则非客负于齐,固王听之不聪耳。秦兵攻入齐国,齐王建听取后胜的计策,不战而降,齐王建被迁到共。译文“松耶柏耶”之歌是齐人悼念齐王建任用宾客导致亡国。齐王建不听其建议,最后饿死在共城松柏之间。这样来看,不是宾客有负于齐国,而是齐王建分辨能力差而已。......
2023-11-27
后之儒者,皆以为短丧自孝文遗诏始,以为深讥。帝之诏固不为嗣君而设,而景帝之短丧亦初不缘遗诏也。译文后世的儒者,都认为短丧是从汉文帝遗诏开始的,人们都考察三年之丧,自春秋、战国以来没有能实行的。......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