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之学者,离图即书,尚辞务说。秦人虽弃儒学,未尝弃图、书,诚以为图之具不可一日无也。无非按图之效也。此其失,实自歆、向启之。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宋、齐之间,群书失次,王俭于是作《七志》,以为之纪;六志收书,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可行于世者。《隋书·牛弘传》:“至于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说,弥复为少。”......
2023-11-27
陈越石②云:“商甲③不惠于天下,其臣放之。后能改过,复归于亳。善矣不可以为法。如日蚀不吐,河清难俟,中原之鹿将佚,时乘④之龙待驾,于臣之业何如?又况乎体非金石而冒雾露⑤,如怀失国之垢⑥以损其身,则试君之谤消无日矣。殷之君臣亦幸而成耳。噫!浞浞接踵,羿羿比肩⑦,后之为人臣者,其始也未尝不伊不周,其终也未尝不羿不浞,皆取伊、周以为蒿矢也。”越石此论似矣,尚未深考。按:孙季昭⑧《示儿编》云:“《书》所载伊尹放太甲于桐,放当作教,以其篆文相近故讹尔。”其论甚伟,可息纷纷之疑。勾曲外史张天雨⑨取其说,书于伊尹古像之后。
注释
①伊尹:初为奴隶,后因勤学上进,乐尧舜之道,被商汤封为“尹”(相当于宰相),并辅佐商汤灭夏朝。太甲即位后,也任用伊尹为相,但后来太甲暴虐无道,被伊尹流放到桐宫。②陈越石(?—843):唐朝人,初名黄石。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官蓝田令。③甲:即太甲,商朝第四位君王。④时乘:指帝王即位。⑤雾露:《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露雾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后用为因冒霜露、犯寒暑而死的典故。⑥垢:同“诟”。⑦浞(zhuó)浞接踵,羿羿比肩:浞,指寒浞。羿,有穷氏部落首领。羿流放了夏朝国君姒相,夺了夏朝的王位,羿之后也作威作福,被自己的亲信,同时也是国相的寒浞杀死。⑧孙季昭:南宋学者。⑨勾曲外史张天雨:张天雨,一名雨,字伯雨,元钱塘人,茅山道士,“勾曲外史”应为“句曲外史”,是他的号。(www.chuimin.cn)
译文
陈越石说:“商朝国君太甲不施惠天下,被他的臣子伊尹流放。后来太甲改过,又被伊尹重新迎回亳都。此举虽然不错,但不足为法。如果发生了日食但不把太阳吐出来,时间太久而等不了,天下将失,国君之位空缺,对于臣子的功业又有什么好处呢?更何况身体非金非石,一旦遭霜寒而死,又或者国君承受亡国的诟病,伤了身体,则臣子就会背上考验君主的讥谤,永无洗脱之日。殷商的国君臣子是侥幸成功。唉!世上太多像寒浞、后羿这样的人,后来为人臣者,刚开始未尝不是怀有伊尹、周公那样的心思,但最后都难免不像寒浞、后羿那样,都是拿伊尹、周公当自己行为的借口罢了。”越石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没有深究。按孙季昭《示儿编》说:“《尚书》所记载的伊尹将太甲流放到桐,‘放’当作‘教’,因它们的篆文写法相近,所以出现这个错误。”这种说法非常了不起,可以平息各种疑难。勾曲外史张天雨采纳这种说法,把它写在伊尹画像之后。
有关《千百年眼》中的另类中华史的文章
后之学者,离图即书,尚辞务说。秦人虽弃儒学,未尝弃图、书,诚以为图之具不可一日无也。无非按图之效也。此其失,实自歆、向启之。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宋、齐之间,群书失次,王俭于是作《七志》,以为之纪;六志收书,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可行于世者。《隋书·牛弘传》:“至于阴阳河洛之篇,医方图谱之说,弥复为少。”......
2023-11-27
楚子问鼎,罗泌②以为妄,谓楚庄贤君,孙叔敖③贤相,灭陈且复于申叔之对④,入郑且舍于郑伯之服⑤,非复前日之顽犷⑥也。而楚子问鼎,初心未必遽至是也。若谓楚实未尝问鼎,而以左氏为罔,则又不尽信书之过矣。注释①楚子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而楚王询问鼎之轻重,其初心未必就已是这样了。......
2023-11-27
三《书》纪周穆王①之贤夫子定《书》,自周成、康②后,独存穆王作《君牙》、《冏命》、《吕刑》三书。韩退之作《徐偃王④庙碑》,乃曰:“偃王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时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得八龙骑之,西宴王母于瑶池忘归。诸侯贽于徐庭者三十六国。”译文孔子删定《尚书》,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只留存了周穆王写作的《君牙》、《冏命》、《吕刑》三篇。......
2023-11-27
然则非客负于齐,固王听之不聪耳。秦兵攻入齐国,齐王建听取后胜的计策,不战而降,齐王建被迁到共。译文“松耶柏耶”之歌是齐人悼念齐王建任用宾客导致亡国。齐王建不听其建议,最后饿死在共城松柏之间。这样来看,不是宾客有负于齐国,而是齐王建分辨能力差而已。......
2023-11-27
后之儒者,皆以为短丧自孝文遗诏始,以为深讥。帝之诏固不为嗣君而设,而景帝之短丧亦初不缘遗诏也。译文后世的儒者,都认为短丧是从汉文帝遗诏开始的,人们都考察三年之丧,自春秋、战国以来没有能实行的。......
2023-11-27
当钟室②难作,淮阴侯家有客,匿其三岁儿,知萧相国素与侯知己,不得已为皇后所劫。惜其客名姓不传,比于程婴,则有幸不幸耳。译文广南有个姓韦的土官,自称是韩信后人。当韩信遭钟室之祸时,韩信家里有客卿,把他三岁儿子藏了起来,客卿知道萧何向来为韩信知己,萧何是不得已被吕后所挟制。于是,客卿偷偷去见萧何,稍稍暗示他韩信无后的事情。吕氏在汉惠帝末期,已经绝嗣了,但是韩信后人存续至今,也是奇闻,史家不能了解。......
2023-11-27
自杜牧有“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之句,世皆传范蠡载西施以逃。及观《修文御览》①引《吴越春秋·逸篇》②云:“吴亡后,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③也。”子胥之被谗,西施有力焉。观此则西施后还会稽矣。伍子胥遭诬陷,西施也有“功劳”。伍子胥死后,被盛在鸱夷革内沉于江,现在把西施也沉于江,用以向子胥谢罪。看此诗则西施之后回会稽了。......
2023-11-27
此类甚多,或摹古书而伪作,或以己意而妄增,至使好事之流曲为辩释,以炫其博,是皆未之深考耳。⑧《三略》、《六韬》:古代兵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后文《军谶》同样为古兵书,《三略》援引了其中的内容。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或者是临摹古书而假造......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