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虞时期的象刑及在《千百年眼》中的中华史

唐虞时期的象刑及在《千百年眼》中的中华史

【摘要】:象刑辨《舜典》①曰:“象以典刑。”是唐虞固有象刑矣。然则象刑云者,是必模写用刑物象以明示民,使知愧畏耳。汉文帝废除残害肉体的刑罚的诏书说:“虞舜以异常的衣着象征刑罚,表示惩戒,衣服上做标记以区别,代替死刑,人民因此不犯法。”因此,所谓的象刑,想必是摹画用刑物品的样子以明白告知民众,使他们知道惭愧畏惧。

象刑辨

《舜典》曰:“象以典刑。”皋陶曰:“方施象刑惟明。”是唐虞固有象刑矣。而去古既远,说者不一。荀况记时之人语曰:“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也。”汉文帝诏除肉刑曰:“有虞氏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此二说者,皆讹传也。禹之称舜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又曰:“怙终贼刑”,“刑故无小”,是岂尝不杀不刑哉!荀况有云:“以为治耶,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人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数语虽尧、舜复出,无以易也。然则象刑云者,是必模写用刑物象以明示民,使知愧畏耳。禹铸鼎象物,使民知奸回,亦此意。

注释

①《舜典》:即《尚书·舜典》,“典”为《尚书》的一种文体,参后“《南》、《雅》、《颂》无优劣”条注。②方施:普遍施行。方,通“旁”。《说文》:“旁,溥也。”③荀况:即荀子。后面所引的话出自《荀子·正论》。④墨黥(qíng):即墨刑,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⑤慅婴:在冠上加草带,代替劓刑(割鼻子)。慅,通“草”;婴,通“缨”。⑥共,艾毕:共,同“宫”,指宫刑。艾毕,即“艾韠”,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宫刑。后面几个句子的句式同此。韠(bì),古代朝服上的蔽膝。⑦菲,对屦(jù):菲,同“剕”(fèi),砍掉脚的刑罚。屦,麻鞋。这句话的意思是穿上麻鞋代替剕刑。⑧“杀”句:赭(zhě)衣,赤褐色的衣服。不纯:衣服不镶边,这里指没有衣领。整句话的意思是,让犯人穿去掉衣领的赭衣代替杀头的刑罚。⑨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⑩怙终贼刑:怙终,有所恃而不悔改;贼刑,刑杀。刑故无小:明知故犯,虽小也要惩罚。(www.chuimin.cn)

译文

《舜典》记载:“象以典刑。”皋陶说:“普遍施行象刑,政事才清明。”说明唐虞时代就有象刑了。但是年代久远,说法不一。荀况记述那个时代的人话说:“象刑,用以墨涂面,衣冠上加草带;宫刑,割去犯人官服上的蔽膝;断足之刑,让犯人穿上麻鞋;死刑,使其穿囚衣而异于常人。”汉文帝废除残害肉体的刑罚的诏书说:“虞舜以异常的衣着象征刑罚,表示惩戒,衣服上做标记以区别,代替死刑,人民因此不犯法。”这两种说法,都是讹传。禹称赞舜说:“与其杀害无辜者,宁可放过不合常法者。”又说“有所恃而不悔改的人要施以刑杀”,“明知故犯,虽小也要惩罚”,这哪里是不杀不施以刑罚啊!荀况说过:“要想很好地治理国家,则如果人没有犯罪,不但不用残害肉体的刑罚,也不用象刑。但如果人犯了罪,如果只是减轻刑罚,这就是杀人者不被处死,伤人者不受刑罚。”这几句话,就算是尧舜重复说出来,也都无法辩驳。因此,所谓的象刑,想必是摹画用刑物品的样子以明白告知民众,使他们知道惭愧畏惧。禹铸造鼎描摹物象,与民众了解何谓奸恶邪僻,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