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黧豆中毒:预防与治疗

山黧豆中毒:预防与治疗

【摘要】:山黧豆中毒在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一般不引起死亡。动物长期大量摄取山黧豆,主要表现神经性山黧豆中毒,特别是神经和脊髓的损伤,引起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有的病畜还表现骨性山黧豆中毒,表现运动时疼痛,僵硬,跛行。病程较长者,肝脏呈“槟榔肝”样变化。但不论是低毒山黧豆或是高毒山黧豆,都不应长期单一饲喂,喂量要有所限制,一般动物不应超过日粮的50%,应依据含毒量而定。主要采取促进毒物排出和对症治疗。

【病因】

山黧豆是豆科香豌豆属一年生植物动物大量或长时间采食山黧豆所引起的以神经机能紊乱和骨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性疾病。本病常发生于马、牛,其他动物不敏感。

【临床症状】

山黧豆中毒在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一般不引起死亡。动物长期大量摄取山黧豆,主要表现神经性山黧豆中毒,特别是神经和脊髓的损伤,引起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有的病畜还表现骨性山黧豆中毒,表现运动时疼痛,僵硬,跛行。

马:主要表现为呼吸时喉头发出笛声及喘鸣音,慢性骨髓损伤。先兴奋,以后运动及知觉障碍,后肢麻痹,运动拘谨、疼痛,因后躯僵硬似捆绑状,前肢支撑体重,休息时无明显症状。重症病例不能站立,脉搏快而乱,呼吸高度困难,最后可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羊:表现后肢麻痹不能站立,以前肢支撑体重,若勉强站立,行动极迟缓,甚至不能运动。

猪:主要表现后肢及后躯麻痹。

牛:表现后躯及后肢麻痹,运步困难,下颌强直,有时可引起失明。

雏鸡:急性中毒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双目紧闭,头弯向胸部,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不时发出“叽叽”叫声;甚至出现昂头向前冲跑,呈企鹅样前进。随后倒地,头后仰,两肢向后伸直,呈“角弓反张”姿势。有的鸡两翅外展,卧地不动。有的两肢弯曲,匍匐前进。有的两肢向后伸展静卧,或侧卧于地,两肢做划水样动作。最后,多闭眼侧卧不动,于安静状态下死亡。

【病理变化】(www.chuimin.cn)

图4-15 山黧豆

可见肝、脾、肾肿大,多呈暗紫红色。病程较长者,肝脏呈“槟榔肝”样变化。鸡嗉囊、胃、肠空虚,肺、肾多呈暗红色,大小、质地无明显异常,心脏体积稍增大,心室充满暗红色血液,心肌质地较松软,外观呈暗;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脆,色灰黄,切面呈“槟榔肝”样变化。马喉部肌肉萎缩,声带弛缓。

【诊断】

根据长期或短期内大量采食山黧豆的病史,并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

【防制】

(1)预防:山黧豆的含毒量依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用低毒山黧豆饲喂动物基本上是安全的。一般饲喂量占精料的50%以下,对反刍动物、特别是绵羊无毒,可作为精料的搭配饲料。但不论是低毒山黧豆或是高毒山黧豆,都不应长期单一饲喂,喂量要有所限制,一般动物不应超过日粮的50%,应依据含毒量而定。

(2)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促进毒物排出和对症治疗。如果大量采食,应采取催吐、洗胃、下泻等措施促进毒物尽快排除,反刍动物还可采取瘤胃切开术取出胃内容物。口服活性炭、明胶、乳清蛋白、酪蛋白等可延缓毒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