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蕨中毒-动物中毒病防治手册

蕨中毒-动物中毒病防治手册

【摘要】:反刍动物急性中毒以骨髓损害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要特征。牛中毒主要表现地方性血尿症或膀胱肿瘤。昆虫叮咬或注射孔可长时间流血不止,碰撞可造成皮下出血或血肿。图4-7蕨反刍动物慢性中毒主要因膀胱肿瘤,表现长期间歇性血尿。自然中毒牛的膀胱可见有肿瘤和出血性膀胱炎。③在春季蕨类萌发期内组织监视,对疑为中毒的动物,及时进行血液检验。除尽早发现病畜,予以救治外,还应及时对全群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病因】

蕨中毒是动物采食大量蕨属植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牛、羊及单胃动物均可发病。反刍动物急性中毒以骨髓损害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要特征。单胃动物可引起硫胺素缺乏。羊可发生视网膜退化和失明。牛中毒主要表现地方性血尿症或膀胱肿瘤。人可发生消化道肿瘤。

【临床症状】

动物蕨中毒因品种不同,临床症状有很大差异。

反刍动物急性中毒一般在采食后2~6周出现出血性综合征,常见于牛。最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粪便稀软,呈渐进性消瘦,步态蹒跚,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喜卧,放牧中常掉队或离群站立。病情急剧恶化时,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0.5℃~43℃,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粪便干燥,呈暗褐红色或黑色,腹痛。疾病后期,病牛呈不自然伏卧,回头顾腹或用后肢踢腹,阵发性努责,排出稀软红色粪便。严重者仅排出少量红黄色黏液或凝血块,呈里急后重。可视黏膜和皮肤有斑点状出血,尤其是会阴、股内侧和四肢系部等被毛稀少的部位十分明显,少数病例口腔、眼球、耳出血。昆虫叮咬或注射孔可长时间流血不止,碰撞可造成皮下出血或血肿。因失血导致可视黏膜苍白。孕牛常因腹痛和努责导致胎动或流产。泌乳牛可能排出带血的乳汁。慢性病例的典型症状是血尿。犊牛因咽喉肿胀、麻痹而伴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图4-7 蕨

反刍动物慢性中毒主要因膀胱肿瘤,表现长期间歇性血尿。尿液淡红色或鲜红色,严重时可见絮片状血凝块。有的尿液颜色转为正常,显微镜检查仍有多量红细胞,重役、妊娠及分娩等应激因素刺激可重新出现或加重血尿。长期血尿导致病牛贫血,虚弱,渐进性消瘦,泌乳量下降。后期呈恶病质状态。

马在采食蕨1~2个月后出现中毒症状,临床上以明显的共济失调为特征。表现消瘦,四肢运动不协调,前肢或后肢交叉。站立时四肢外展,低头拱背。心率缓慢,节律不齐。严重时肌肉震颤,皮肤感觉过敏。后期站立不稳,昏睡,痉挛性惊厥,角弓反张,体温升高,严重的病例2~3天内死亡。

猪表现食欲减退,消瘦,肌肉无力,体温表下降,呼吸,心率缓慢,有的呕吐和便秘,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绵羊采食蕨后表现永久性失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羊经常抬头保持警觉姿势,主要是视网膜变性和萎缩,血管狭窄。表现无目的的行走,有时转圈或站立不动,失明,卧地不起,角弓反张,四肢伸直,眼球震颤,周期限性强直性惊厥。

【病理变化】(www.chuimin.cn)

以各种组织出血为特征,心、肝、脾、肺、肾、子宫和消化道等脏器均可见到出血现象,从瘀血点到血液外渗。肝、肾、肺均可见到有瘀血梗死引起的坏死区。消化道黏膜的出血处可见坏死和脱落。自然中毒牛的膀胱可见有肿瘤和出血性膀胱炎。肿瘤为豌豆大小灰白色结节或呈紫红色菜花样。

【诊断】

应全面考察当地植被情况、饲养管理方式、发病季节、流行病学资料,根据高热,全身出血性变化、血尿以及血液学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人工饲喂发病试验。

【防制】

(1)预防

①蕨类的地下根茎粗大,富含淀粉,每50千克即可提取淀粉5~6千克;故可结合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在冬季挖掘其地下根茎,从根本上清除对动物的危害。

②作好春季的放牧地植被调查,规划轮牧,对蕨类新叶滋生地,应留待其他草类萌发后利用,以免发生动物中毒。

③在春季蕨类萌发期内组织监视,对疑为中毒的动物,及时进行血液检验。除尽早发现病畜,予以救治外,还应及时对全群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2)治疗:牛蕨类中毒无特效疗法,首先停止采食蕨类植物。补给刺激骨髓的药物鲨肝醇,对早期病例有一定效果。

马蕨类中毒时则从早期就系统地应用硫胺素,每天用50~100毫克皮下注射,同时配合必要的对症治疗措施,可望获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