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棉籽饼中毒防治:动物中毒病防治手册

棉籽饼中毒防治:动物中毒病防治手册

【摘要】:长期或过量应用未经脱毒处理的棉籽饼饲喂动物是棉籽饼中毒的主要原因。妊娠母猪早产、流产。去毒后的棉籽饼也要限制喂量,家畜不得超过日粮的30%,鸡不得超过日粮的20%。妊娠母畜、幼畜、种公畜、种鸡、蛋鸡最好不要喂棉籽饼。③对棉籽饼作去毒处理,棉籽饼的去毒方法有以下两种。

【病因】

长期或过量应用未经脱毒处理的棉籽饼饲喂动物是棉籽饼中毒的主要原因。青绿饲草缺乏,日粮中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矿物质(尤其是铁和钙)缺乏,过度劳累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或病情加重,是棉籽病中毒的主要诱因。

【临床症状】

棉籽饼中毒的症状随饲喂棉籽饼的多少,饲喂时间的长短,以及动物个体对棉籽饼的耐受性不同而有差异,棉籽饼中毒多呈慢性经过。

猪:初期呕吐,厌食,低头,拱腰。先便秘,后期拉稀或便秘拉稀交替出现,粪便中有黏液和血液。进而食欲废绝,粪便恶臭呈黑褐色稀便,混有大量黏液和血液。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排尿前后频频举尾,似有痛感,尿液呈桃红色。而后呼吸迫促,可视黏膜发绀。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喜卧阴暗处。后肢软弱无力。步态不稳,走路蹒跚。耳尖、尾尖呈紫红色,皮肤有暗紫红色疹块。眼睑、四肢、腹下水肿。后期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贫血,消瘦,后肢瘫痪,卧地不起,死亡。公猪精子畸形、死精增多,甚至无精、不育。妊娠母猪早产、流产。

图2-3 草棉

牛:初期厌食,前胃迟缓,反刍减少,瘤胃臌气。先便秘,后拉稀,粪便恶臭呈黑褐色。排桃红色尿。进而呼吸迫促,眼睑、下颌间隙、肉垂、胸腹部、四肢等处水肿。常伴有维生素A及钙、磷缺乏症。贫血、消瘦,黄疸。后躯无力,步态不稳,摇摆。畏光,流泪,视力障碍,迈步谨慎,发现撞树、碰墙,严重的瞳孔散大,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圈卧不起,最后死亡。公牛精子畸形、死精、不育。妊娠母牛早产、流产。

鸡:采食减少,拉稀便,两腿软弱无力,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闭目缩头,嗜睡。视力障碍,盲目啄食。小鸡不生长。公鸡精子畸形、死精,甚至无精。蛋鸡产蛋量下降,破蛋增多,鸡蛋变小,种蛋孵化率降低。蛋清呈淡红色,蛋黄呈淡茶青色,鸡蛋储存一段时间后,蛋清呈桃红色,蛋黄变硬呈褐色。

马:厌食,间歇性腹痛、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和黏膜,尿呈桃红色。

犬:精神沉郁,厌食,发呆。后肢软弱无力,步履蹒跚,似酒醉。后期卧地不起,嗜睡、昏迷,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

家畜:眼睑、下颌间隙、颈下、胸腹部、四肢等部位水肿,皮下呈浆液性浸润。心脏扩张,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心包腔、胸腔、腹腔积有多量淡红色透明的渗出液。气管、支气管内有泡沫状分泌物,肺瘀血、水肿。胃肠道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性炎症。肝脏肿大、淤血、质脆、色发黄。肾脏肿大,被膜下有针尖状出血点,肾实质有炎性病变。膀胱内常积有红褐色尿液,膀胱黏膜水肿,有针尖状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www.chuimin.cn)

鸡:胆囊和胰脏肿大,肝、脾和肠黏膜上有蜡质样色素沉着,母鸡卵巢和输卵管萎缩。

【诊断】

本病可根据患病动物有采食棉籽饼的病史,结合发病动物有消化机能紊乱、排桃红色尿液等主要症状,及相应的病理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做棉酚和环丙烯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防制】

(1)预防: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面的措施预防棉籽饼中毒。

①限制喂量,间隔饲喂。未经去毒的棉籽饼,成年牛喂量不得超过1.0~1.5千克/天。采用间隔饲喂的办法,喂半个月停半月,以防蓄积中毒。去毒后的棉籽饼也要限制喂量,家畜不得超过日粮的30%,鸡不得超过日粮的20%。妊娠母畜、幼畜、种公畜、种鸡、蛋鸡最好不要喂棉籽饼。

②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A和钙、磷等矿物质的含量,以及青绿饲料。这些物质可以增强机体对棉酚的耐受力和解毒能力。

③对棉籽饼作去毒处理,棉籽饼的去毒方法有以下两种。

加热去毒:在棉籽饼榨油前,对棉籽进行蒸、炒等加热去毒;榨油后的棉籽饼可用煮的办法加热去毒。

加铁盐去毒:0.1%~0.2%硫酸亚铁浸泡棉籽饼后,能使棉酚的破坏率达81.81%~100.00%。在棉籽饼中加入铁盐要适宜,一般以铁与游离酚之比为1∶1为宜,但在搭配猪日粮时,含量不得超过0.5%。

④培育无棉酚的棉花新品种。根据棉酚存在于棉籽色素腺内的特点,农业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培育无色素腺的棉花新品种,这种棉籽含棉酚量几乎等于零。但这种棉花抗棉铃虫的能力低,须进一步研究提高这种棉花的抗虫能力。

(2)治疗:发现动物棉籽饼中毒后,应立即停喂棉籽饼。对于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可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有出血性胃肠炎者,可肌肉注射卡巴克洛。出现溶血性贫血者,可肌肉注射牲血素或内服1%硫酸亚铁(猪1~2克,牛2~5克)。出现水肿者,可将5%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注射液加入到25%~50%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视力减弱的,可内服或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