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勤学苦读学文化,接受劝告成为东吴统帅

毛泽东勤学苦读学文化,接受劝告成为东吴统帅

【摘要】:闲谈中,毛泽东说:“吕蒙是行伍出身的,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吕蒙传》。”

1958年9月下旬,毛泽东由北戴河出发,到外地视察。同行的有民主人士张治中和当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

在由南京赴上海的火车上,毛泽东在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张治中和罗瑞卿进去了。闲谈中,毛泽东说:

“吕蒙是行伍出身的,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吕蒙传》。”

也是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向罗瑞卿推荐《吕蒙传》说:“公安干警应成为有文有武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回京后,罗瑞卿仔细阅读了《吕蒙传》,并请人将它译成白话文,印发公安部门各级干部学习,用此激励大家学习文化的热情。

后来,罗瑞卿说,他当公安部长的时候,毛主席曾经要他看《吕蒙传》,勉励他和公安战线的广大干部刻苦读书。

吕蒙折节好学的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的《江表传》。那故事说:吕蒙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每有陈奏,常自己口授而令人书写为疏表,感觉十分不方便。

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来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说:“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读些书,了解历史罢了。你们说谁能像我这样事务多呢?我年轻时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未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开朗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所得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担当着指挥战争的重任,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不勉励自己呢?”吕蒙就此开始读书,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都赶不上他。(www.chuimin.cn)

后来,鲁肃去接替周瑜的职务时,过访吕蒙和他一起商议政事,鲁肃常常要被他说得理屈词穷。鲁肃轻轻地拍着吕蒙的背说:“我本来以为老弟只有武略罢了,直到今天,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不再是从前在吴郡时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折节读书,学以致用,收效迅速而显著,终于成了文武兼备、有胆有识的名将。孙权常常感叹说:“人年纪大了还能有所进步,像吕蒙、蒋钦那样,大概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富贵荣显以后,更能折节读书,酷爱书传,轻财重义,所作所为可供效法,把他们作为国士,不也是很好吗?”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只要坚持学习,不懈努力,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人们认识客观的规律,总是从实践开始,在实践——认识——实践中不断反复,才能提高自己。所说认识,当然是指对其实践对象的认识,但是如果只限于个人的实践,其得到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任何实践,不只是个人的实践,而是千百万人的实践,世世代代的实践。继承、汇集和总结无数次的实践经验,人们才能更接近认识客观真理。对历史事件了解越多,接受的经验教训越多,就能对客观事物有更正确的认识,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决定。

吕蒙能成为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正因为他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接受孙权的劝告手不释卷地学习,因而能熟读古代史书和兵书,做到了学识渊博,鉴古观今,接受古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决策多胜,成为一代之雄。读书重要,于斯可见!

毛泽东的将士,相当部分是工农出身,许多像吕蒙那样出身行伍。毛泽东赞赏吕蒙折节好学发奋读书的精神,在于对当时百分之八九十出身行伍的我军各级干部和公安干警提出读书学习的要求,做像吕蒙那样有文有武智勇双全的将领。这对改善我军的文化结构,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反对骄傲自满,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罗瑞卿要求公安系统各级干部学习《吕蒙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是明证。